2024年第35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血清炎症因子及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吴红云,袁振轩,陈芳,叶炜,胡莉群,曾宪忠,徐哲
    2024, 35(6):1371-1379.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ype 2 diabetic retinopathy,T2DR)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血清炎症因子、脂联素(APN)水平的相关性,为 T2DR 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 2022 年 9 月至2023 年 3 月在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 T2DR 的患者共 42 例 84 眼,观察 T2DR 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分期与 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炎症因子及 APN 水平的关系以及不同 FFA 分期的血清炎症因子及 APN 水平 差异,探讨 T2DR 患者各变量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42 例 T2DR 患者中,男性 27 例,女性 15 例,平均年 龄为(54.0±12.0)岁;其中,肝肾亏虚、目络失养证 14 例(33.3%),阴精不足、燥热内生证 15 例(35.7%),气阴两虚、络脉 瘀阻证 9 例(21.4%),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 4 例(9.5%),脾失健运、水湿阻滞证 0 例(0.0%)。(2)肝肾亏虚、目络失养证患 者 中 双 眼 眼 底 FFA 分 期 ≥ 4 期 [增 殖 期 糖 尿 病 视 网 膜 病 变(PDR)]者 占 78.6%(11/14), 阴 精 不 足 、 燥 热 内 生 证 患 者 占 73.3%(11/15),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患者和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患者均占 100%(9/9;4/4),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72)。(3)42 例 T2DR 患 者 中 , 有 35 例(83.3%)患 者 的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α(TNF-α)、 28 例(68.3%)患 者 的 C 反 应 蛋 白(CRP)、38 例(90.5%)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但不同 FFA 分期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 TNF-α、CRP、 白细胞介素 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 APN、HbA1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中 医证型的血清 APN、TNF-α、CRP、IL-6、VEGF 水平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比肝肾亏虚、目络失养 证患者,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患者的眼部病程较短,两者的相关性接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 -0.467,P = 0.051);相比 阴精不足、燥热内生证患者,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患者的 CRP 水平较高(r = 0.592,P = 0.010);相比气阴两虚、络脉瘀阻 证患者,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患者的 CRP 水平较高(r = 0.668,P = 0.013)和糖尿病病程更长(r = 0.629,P = 0.021)。【结论】 血清 TNF-α 及 CRP 在 T2DR 中有更高的表达;肝肾亏虚、目络失养证和阴精不足、燥热内生证为 T2DR 的常见证型;阴阳两 虚、血瘀痰凝证与 CRP 密切相关,同时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型患者有更长的糖尿病病程。
    2  广州市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中医体质兼夹的关联性分析
    黄奕敏,赖锦佳,何婉婉,庄平,谭益冰
    2024, 35(6):1380-1386.
    [摘要](1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分析广州市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中医体质兼夹的关联模式。 【方法】 基于广州市3个社区的体检数据,选取 3 078 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关联分析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中医体质兼夹的关联规则。 【结果】老 年人慢性病共病率为 76.54% (2 356/3 078) ;老年人群中,倾向血瘀质+痰湿质的兼夹体质组合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规则置信 度最高,为95.87%;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兼夹体质组合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规则基本相同,男性中痰湿质+倾向阴虚质的兼夹 体质组合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规则置信度为94.38%,女性中痰湿质+倾向血瘀质的兼夹体质组合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规则置 信度为97.46%;随着年龄的增高,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的兼夹体质逐渐发展为痰瘀互结,气虚质、阳虚质相关兼夹体质逐渐 明显。 【结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率较高,不同年龄组的人群慢性病共病与兼夹体质组合的关联模式不同,医疗机构可根据 老年人的兼夹体质状态,通过中医药手段调理体质,改善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情况。
    3  广州市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中医体质兼夹的关联性分析
    韩郭茵
    2024, 35(6):1380-1386.
    [摘要](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分析广州市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中医体质兼夹的关联模式。 【方法】 基于广州市3个社区的体检数据,选取 3 078 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关联分析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中医体质兼夹的关联规则。 【结果】老 年人慢性病共病率为 76.54% (2 356/3 078) ;老年人群中,倾向血瘀质+痰湿质的兼夹体质组合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规则置信 度最高,为95.87%;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兼夹体质组合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规则基本相同,男性中痰湿质+倾向阴虚质的兼夹 体质组合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规则置信度为94.38%,女性中痰湿质+倾向血瘀质的兼夹体质组合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规则置 信度为97.46%;随着年龄的增高,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的兼夹体质逐渐发展为痰瘀互结,气虚质、阳虚质相关兼夹体质逐渐 明显。 【结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率较高,不同年龄组的人群慢性病共病与兼夹体质组合的关联模式不同,医疗机构可根据 老年人的兼夹体质状态,通过中医药手段调理体质,改善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情况。
    4  959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杨新春,孙伟伟,武颖,孟庆伟,徐彩,郝增平,刘玉环,侯睿捷,赵瑞华
    2024, 35(6):1387-1392.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探讨95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 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中 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 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EMs患者959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情 况、兼夹体质的关联关系以及与年龄、合并痛经的关系。 【结果】(1) EMs患者的体质分布占比由多到少依次为阳虚质65.1% (624/959) 、气郁质58.4% (560/959) 、气虚质52.8% (506/959) 、血瘀质44.2% (424/959) 、痰湿质42.5% (408/959) 、湿热质 41.9% (402/959) 、阴虚质39.6% (380/959) 、平和质26.8% (257/959) 、特禀质16.6% (159/959) ;患者中单一体质者较少,占比 为20.2% (194/959) ,兼夹体质者居多,占比为79.8% (765/959) 。 (2)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发现相关规则33条, 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是其中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 (3) 与35岁及以下患者相比,35岁以上患 者中血瘀质所占比例较大 (P<0.05) ;与无痛经患者相比,合并痛经患者各偏颇体质占比均增加、平和体质占比减少 (P< 0.05或P<0.01) 。 【结论】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血瘀质是EMs患者的高发体质类型,EMs患者中医体质兼夹现象普遍存 在,较单一偏颇体质更为常见;从温阳、解郁、益气、活血角度管理EMs,及时纠正偏颇体质,防止疾病进展,可有效发挥 中医体质调理的“治未病”效果。
    5  出生日期五运六气对后天罹患乳房肿瘤良恶性倾向的趋势性分析
    钟莎,叶甜婧,林颖曈,李军,谢丹
    2024, 35(6):1393-1400.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探讨女性乳房良恶性肿瘤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特点以及异同性,并围绕罹患乳房肿瘤的良恶性倾向展开 趋势性分析。 【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电子病例系统中采集723例乳房恶性肿瘤 (乳腺癌) 患者和1 595例乳 房良性肿瘤患者的出生日期信息,运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的运气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 岁运方面, 木运太过、火运太过、土运不及之年出生的患者倾向性于罹患乳腺癌,而金运不及、木运不及、水运太过之年出生的患者 倾向于患乳房良性肿瘤。 (2) 主气方面,出生于少阴君火的患者更倾向于罹患乳腺癌,而出生于厥阴风木、太阴湿土的患者 更倾向于患乳房良性肿瘤。 (3) 客气方面,出生于厥阴风木、阳明燥金的患者更倾向于罹患乳腺癌,而出生于少阳相火、太 阳寒水的患者更倾向于患乳房良性肿瘤。 (4) 出生季节方面,出生于春季的患者更倾向于罹患乳腺癌。 (5) 运气相合方面,出 生于小逆/不和/天刑的患者患乳腺癌的倾向性更大,而出生于岁会/同岁会的患者更倾向于患乳房良性肿瘤。 (6) 司天-在泉方 面,出生之年的司天-在泉组合情况对乳腺癌和乳房良性肿瘤的影响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1) 乳房良恶性肿瘤之 间的出生日期的运气信息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倾向性。 (2) 从运气学角度分析,乳腺癌患者出生日期的相关运气气候以风、热 为特点,病变部位主要涉及肝、脾、心、肾,且相较于乳房良性肿瘤患者,其体质禀赋更偏向于实性、热性。
    6  基于“寒主收引”理论探讨温肾通络法对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纤维化的影响
    苗金钰,文华,刘艳,姚丽
    2024, 35(6):1401-1409.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基于“寒主收引”理论探讨温肾通络法对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 (DN) 患者肾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通过便利抽 样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116例肾阳虚型DN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 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肾通络方治疗, 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 (FPG)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餐后2 h血糖 (2hPG) ]、肾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 (IV-C) 、Ⅲ型前胶原 (PCIII) 、透明质酸 (HA) 、层粘连蛋白 (LN) ]、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肿瘤 坏死因子α (TNF-α) 、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肾功能指标[血肌酐 (Scr) 、尿素氮 (BUN) ] 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 (24h Upro) 值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结果】(1) 疗效方面,治疗 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3% (55/58) ,对照组为75.86% (44/58) ,组间比较 (χ2 检验)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2)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膝酸冷、肢体浮肿、神疲畏寒、夜尿增多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 疗前下降 (P<0.05) ,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3) 血糖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FPG、 HbA1c、2hP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5) ,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4) 肾纤维化指标方面, 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Ⅳ-C、PCⅢ、HA、L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5) ,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5) 血清炎性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hs-CRP、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5) ,且观 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6) 肾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Scr、BUN水平和24h Upro值均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7) 安全性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 率为3.45% (2/58) ,对照组为8.62% (5/58)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基于“寒主收引”理论的自拟 方温肾通络方可有效缓解肾阳虚型DN患者腰膝酸冷等症状,改善肾纤维化及肾功能,降低血糖值,减轻炎症反应,且治疗 期间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7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欧晓红,雷金义,夏裕,李荣
    2024, 35(6):1409-1415.
    [摘要](1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9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兼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 照组给予单纯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评分、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以及心绞疼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 【结果】(1) 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 (42/46) ,对照组为76.09% (35/46) ,组间比较 (χ2 检验) ,观 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2)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 ,且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3) 睡眠质量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 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 ,且观察组对PSQI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4) 心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 者的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 ,LVESD和LVEDD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 ,且观察组对LVEF的升高幅度及对 LVESD和LVEDD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5) 心绞痛发作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 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 (P<0.05) ,且观察组对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在 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 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8  黄芪续命汤对阿尔兹海默症脾肾亏虚型患者NE、Hs-CRP、SOD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袁艳,陶录岭,张举孔
    2024, 35(6):1416-1422.
    [摘要](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续命汤对阿尔兹海默症 (Alzheimer’ s disease,AD) 脾肾亏虚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134例AD脾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的基础上联合黄芪续命汤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 评分、阿尔 兹海默症评定量表 (ADAS-Cog) 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 (5-HT) 、去甲肾上腺素 (NE)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超氧化物 歧化酶 (SOD) 、白细胞介素6 (IL-6) 、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1)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55% (60/67) ,对照组为71.64% (48/67) ,组间比较 (χ2 检验)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 于对照组 (P<0.05) 。 (2) 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 ,中医证候积分和ADAS-Cog评分均较治 疗前降低 (P<0.05) ,且观察组对MMSE评分的升高幅度及对中医证候积分和ADAS-Cog评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3) 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5-HT、NE、BDNF、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 ,血清IL-6、Hs-CRP水平 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 ,且观察组对血清5-HT、NE、BDNF、SOD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血清IL-6、Hs-CRP水平的降低 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针对AD脾肾亏虚型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续命汤治疗,有助于减 轻炎症反应,调节氧化应激失衡,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9  二黄祛脂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脂肪肝指数、炎症因子及自噬相关基因水平的影响
    陈平,龚晓清,李晓红,尹春燕,滕佳欢
    2024, 35(6):1422-1429.
    [摘要](1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探讨二黄祛脂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 患者脂肪肝指数、炎症因子及自噬相关基因 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126例痰瘀互结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胶囊口 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黄祛脂颗粒口服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肪肝指数、炎症因 子[白细胞介素6 (IL-6)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肝功能及血脂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γ谷氨酰转肽酶 (GGT)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自噬相关基因[自噬相关基因7 (ATG7) 、肌球蛋白样BCL2结合蛋白 (Beclin 1) ]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1) 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 (57/63) ,对照组为71.43% (45/63) , 组间比较 (χ2 检验)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2) 脂肪肝指数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脂肪肝指数均较治疗 前明显降低 (P<0.05) ,且观察组对脂肪肝指数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3) 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 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且观察组对血清IL-6、TNF-α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4) 肝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且观察组对血清 ALT、AST、GGT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5) 血脂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G、TC、LDL-C水平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血清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 ,且观察组对血清TG、TC、LDL-C水平的 降低幅度及对血清HDL-C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6) 自噬相关基因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 ATG7、Beclin 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 ,且观察组对血清ATG7、Beclin 1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7) 安全性方面,用药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或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二黄祛脂颗粒联合水飞蓟 宾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NAFLD患者疗效确切,有助于缓解脂肪肝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及血脂水平,调节 自噬相关基因表达。
    10  薛己朝夕补益法联合舒利迭对肺肾亏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苏倩,李常,雷婷,刘媛,龙宣而
    2024, 35(6):1430-1437.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探讨薛己朝夕补益法联合舒利迭对肺肾亏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方法】 将92例肺肾亏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粉雾剂 (舒利迭) 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朝服补中益气丸、夕服六味地黄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 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 (SGRQ) 评分、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 (6MWT) 距离和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 呼气容积 (FEV1) 、用力肺活量 (FVC) 及其比值 (FEV1/FVC) 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1) 研究过程中,共脱落3例,最终共纳入89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 (2)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 总有效率为82.22% (37/45) ,对照组为72.73% (32/44) ,组间比较 (χ2 检验)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3) 治 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 ,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4) 治疗后, 2组患者的FEV1、FVC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 ,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5) 治疗后,2组患者的SGRQ的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活动受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 ,且治疗组 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6) 治疗后,2组患者的6MWT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1) ,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7) 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大小便 常规均未发生异常变化。 【结论】采用薛己朝夕补益法联合舒利迭治疗肺肾亏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良好,可有效缓解患 者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11  类风湿二方联合巴瑞替尼和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 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熊甚,薛秋倩,郑宝林
    2024, 35(6):1438-1443.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类风湿二方 (由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宽筋藤、广东海风藤、木瓜等中药组成) 联合巴瑞替尼和 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巴瑞替尼+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类风湿二方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 和血清C反应蛋白 (CRP) 、类风 湿因子 (R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anti-CCP) 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1) 疗效方 面: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 (28/30) ,对照组为70.00% (21/30) ,组间比较 (χ²检验)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 于对照组 (P<0.05) 。 (2)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或P<0.01) ,且 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3) 疼痛程度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 低 (P<0.01) ,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4) 相关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ESR和血清 CRP、RF、anti-CC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自拟类 风湿二方内服联合巴瑞替尼和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RA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的相关 实验室指标,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巴瑞替尼和甲氨蝶呤治疗。
    12  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联合经皮定向离子导入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疼痛、腰椎功能、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罗鑫磊,刘晶晶,王晓曦,范建云,纳强,劳常滔
    2024, 35(6):1444-1449.
    [摘要](1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分析恒古骨伤愈合剂 (主要成分为陈皮、红花、三七、杜仲、人参、洋金花、黄芪、钻地风、鳖甲等) 口服联 合经皮定向离子导入 (简称透药) 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 患者疼痛、腰椎功能、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92例 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口服组31例和联合组3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口服治疗,口服组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口 服治疗,联合组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联合透药治疗,疗程为6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 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 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 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1) 研究过程中,对照组和口服组各失访2例,联合组无失访病例,最 终对照组和口服组各29例、联合组30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 (2) 治疗后,3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JOA评分均较 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组间比较,联合组对疼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JOA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口服组 (P<0.05) ,而对照组与口服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 显下降 (P<0.05) ;但治疗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4) 治疗后,口服组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MMP-3水平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MMP-3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 (P>0.05) ;组间比较,口服组、联 合组对血清MMP-3水平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而口服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恒古骨伤愈合剂能够有效减轻LDH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功能,同时可有效降低血清TNF-α、MMP-3 水平,其中以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联合透药治疗的效果最佳。
    13  “三位动正” 整脊手法联合通络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腰椎管狭窄症的 临床疗效观察
    陈龙,郑周杭,张宇,王梦抒,张钊源,郭伟峰,陈欢,刘幸明,尤冬春,吴荣海
    2024, 35(6):1450-1456.
    [摘要](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观察“三位动正”整脊手法联合通络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腰椎管狭窄症 (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 的临床 疗效。 【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LS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三位动正”整脊手法联合 通络活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三位动正”整脊手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 模拟量表 (VAS) 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 (JOA)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 评分、直腿抬高试验结果以及血清 白细胞介素6 (IL-6) 、C反应蛋白 (CRP) 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1) 疗效方面,治疗 4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 96.67% (29/30) ,对照组为 63.33% (19/30) ,组间比较 (Fisher精确检验) ,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 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2) 腰部功能方面,治疗后,试验组的VAS、O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JOA评分较治 疗前明显升高 (P<0.05) ,而对照组仅O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组间比较,试验组对VAS、ODI评分的降低幅 度及对JOA评分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 (3) 直腿抬高试验方面,治疗后,试验组的直腿抬高试验 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 ,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 (P>0.05) ;组间比较,试验组对直腿抬高试验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 组 (P<0.01) 。 (4) 血清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 ,且试验组对血清 IL-6水平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而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5) 安全性方面,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 (2/30) ,对照组为13.33% (4/30) ,组间比较 (Fisher精确检验) ,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三位动正”整脊手法联合通络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LSS患者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腰部功 能、促进患者康复以及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面相比“三位动正”整脊手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有明显优势。
    14  补肝益肾强骨方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 TGF-β1、tPINP、VEGF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夏可莹,谢水华
    2024, 35(6):1457-1464.
    [摘要](1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探讨补肝益肾强骨方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138例老年 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 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肝益肾强骨方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血清白细胞 介素6 (IL-6) 、D-二聚体 (D-D) 、前列腺素E2 (PGE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护骨素 (OPG) 、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tPINP) 、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 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开始 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情况。 【结果】(1)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0% (65/69) ,对照组为82.61% (57/69) ,组 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 = 9.173,P<0.05) 。 (2) 治疗后,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 , 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 ,且观察组对Harris评分的升高幅度及对中医证候总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 对照组 (P<0.05) 。 (3)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D-D、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 ,血清VEGF、TGF-β1水平均较治疗 前升高 (P<0.05) ,且观察组对血清IL-6、D-D、PGE2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血清VEGF、TGF-β1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 对照组 (P<0.05) 。 (5) 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BMP-2、OPG、tPIN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 ,且观察组对血清BMP-2、 OPG、tPINP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而言, 联合补肝益肾强骨方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控骨代谢,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15  阿胶治疗β-地中海贫血孕妇疗效及对EGR2表达的影响
    杨烨耀,罗迪,王颖,苏丽珊,周静文,李艳芳
    2024, 35(6):1464-1471.
    [摘要](1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观察阿胶治疗β-地中海贫血 (简称β-地贫) 患者妊娠期贫血的疗效及对早期生长反应因子2 (EGR2) 表达的影0.701、0.683 (P<0.001) 。 【结论】基因类型为βCD41-42 (-TTCT) /βN 的地贫孕妇口服阿胶治疗效果最佳,其疗效可能与上调 EGR2表达,激活RNA聚合酶Ⅱ启动子,促进核酸结合等发挥珠蛋白基因转录调控作用有关,从而最终有效改善贫血。 响。 【方法】转录组测序 (RNA-seq) :将20例β-地贫孕妇按3∶1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15例 (其中脱落1例,最终纳入14例) 和对照组5例,治疗组口服阿胶粉,对照组不予干预,疗程为4周。采集2组孕妇治疗前后的外周血进行RNA-seq分析,确 定候选靶标。随后开展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RCT) :招募41例β-地贫孕妇,按3∶2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24例和对照 组17例,治疗组口服阿胶粉,对照组口服阿胶粉模拟剂,疗程为4周。检测2组孕妇治疗前后的血液学参数,并采用实时聚 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 及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候选靶标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 【结果】(1) RNA-seq 分析:基因型为βCD41-42 (-TTCT) /βN 的治疗组治疗后EGR2表达显著上调 (log2 FC=1.915;校正P值 = 9.84E-03) ,确定 EGR2为候选靶标。 (2) RCT试验:①治疗后,2组β-地贫孕妇平均血红蛋白 (Hb) 浓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但基因 类型为βCD41-42 (-TTCT) /βN 的治疗组患者Hb浓度平均升高 (6.54 ± 4.74) g/L,较其他基因类型的β-地贫孕妇有显著性升高 (P<0.05) 。②基因类型为βCD41-42 (-TTCT) /βN 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EGR2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 (P< 0.05) ;且2组β-地贫孕妇治疗前后Hb浓度差值与EGR2 mRNA及蛋白表达量差值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