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信息

主 管 单 位: 广东省教育厅

主 办 单 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编 辑 出 版: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编辑部

印          刷: 广东信源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国 内 发 行: 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邮 发 代 号: 46-210

国 外 发 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399信箱)

期刊简介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杂志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1990年6月创刊,单月刊,逢单月25日出版,邮局发行,邮发代号:46-210。本刊是一份全面报道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专业刊物,以弘扬中医药事业、促进中药现代化为使命,积极宣传和报道国内外中药新药及临床药理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对促进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及临床药理研究的学术交流极具引导性和权威性,同时也是中药新药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刊学科影响指标、影响因子以及学科排序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位居前列,并全面进入国内权威的核心期刊评价系统......

    查看完整简介>
新闻图片
  • 1
  • 2
  • 3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08期
显示方式:
  • 王振娟,柳立军,安琪,张婧,韩亚鹏,王晶

    Abstract:

    目的 应用计算生物学和动物实验研究党参水提物抗皮肤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 50 只 SPF 级 8 周 龄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 5 组,构建 D-半乳糖小鼠衰老模型,并用不同剂量党参水提物进行干预;运用苏木 精-伊红染色法(HE)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检测分析小鼠皮肤中羟脯氨酸 (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皮肤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GEO 数据库获取皮肤老化芯片数据,筛选皮肤老化差异基因,应用 TCMSP 及 UniProt 数据库检索党参活性成 分及其药物靶点。将以上数据整合后获得党参-皮肤老化的交集靶点;通过 STRING 数据库构建党参干预皮肤 老化的核心基因蛋白互作网络。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验证靶点基因和其所在通路主 要蛋白在党参干预衰老模型后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结构有明显损 伤,党参干预后明显改善了皮肤组织结构损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中 HYP、SOD 含量显著减少(P<0.05),MDA 显著升高(P<0.05);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党参组 HYP、SOD 含量上升,MDA 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是通过计算生物学预测得到党参干预皮肤老 化的核心靶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小鼠皮肤中 MMP9 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经党参干预后, MMP9 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其所在通路 NF-κB 中的关键蛋白核因子 κB 抑制蛋白 α(IκBα)、IκB 激酶 α(IKKα)、核转录因子 κB(NF-κB)P65 的表达在党参干预后的皮肤组织中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党参 水提物可以有效减轻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组织的老化,通过抑制 NF-κB 通路中 IκBα、IKKα、NF-κB P65 蛋白 的表达,减少下游基因 MMP9 的表达,从而减轻皮肤胶原破坏,抵抗皮肤老化。

  • 张雅男,张玉新,郑莉莉,王胜

    Abstract:

    目的 基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黏蛋白 5AC(EGFR/MAPK/MUC5AC)通路探析益肺 健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空白组、模型组、氨溴索组及益肺健脾方低、中、高剂量组。烟熏联合脂多糖滴注、番泻叶灌胃泻下的方式复 制肺脾两虚型 COPD 大鼠模型。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染色(AB-PAS)观察大鼠支气管黏液分泌及杯状细胞增 生程度;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 MUC5AC、EGFR 蛋白和 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p38 丝裂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 酶(ERK)蛋白及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RT-qPCR)检测大鼠肺组织 EGFR、JNK、 p38 MAPK、MUC5AC 及 ERK mRNA 的表达。结果 AB-PAS 染色显示氨溴索组及益肺健脾方各剂量组杯状细 胞增生明显改善。HE 染色下见氨溴索组及益肺健脾方高剂量组明显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相较于空白组,模 型组肺组织中 ERK、MUC5AC、p38 MAPK、JNK 及 EGFR mRNA 的表达皆明显升高(P<0.01),MUC5AC、 EGFR 蛋白和 p38 MAPK、JNK、ERK 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量皆明显升高(P<0.01)。相比于模型组,氨 溴索组及益肺健脾方中、高剂量组各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P<0.05),低剂量组 EGFR、p38 MAPK、 p-p38 MAPK 蛋白表达量皆降低(P<0.01,P<0.05);高剂量组与氨溴索组 EGFR、ERK、JNK、p38 MAPK 及 MUC5AC mRNA 的表达皆降低(P<0.01,P<0.05),中、低剂量组 MUC5AC mRNA 的表达下降(P<0.05)。结 论 益肺健脾方可减少 MUC5AC 的表达,从而改善气道黏液高分泌,其作用机制与 EGFR/MAPK 信号通路 有关。

  • 陈健,高雅,李丹彤,张誉方,顾颖,刘晨旭,张一昕

    Abstract:

    目的 探讨异荭草苷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 48 只 C57BL/6J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600 mg·kg-1 )、异荭草苷低剂量组 (25 mg·kg-1 )、异荭草苷高剂量组(50 mg·kg-1 )及异荭草苷对照组(50 mg·kg-1 ),每组 8 只。小鼠自由饮用 2% DSS 溶液复制 UC 模型,实验进行 3 周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 4 周。给药结束后,称取体质量, 摘眼球取血,剖取结肠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染色(AB-PAS)法观察小鼠结肠 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结肠组织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白 细胞介素(IL)-6、IL-8、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脂多糖(LPS)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Gal-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黏蛋白(MUC2)表达及 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LRP3)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共定位情况;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 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 Gal-3、NLRP3、ASC、半胱氨酸蛋白酶 1(Caspase-1)、IL-1β、IL-18、闭合蛋白 (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 1(ZO-1)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结肠长度 明显缩短,肠质量指数明显增加(P<0.01);小鼠肠黏膜结构紊乱,微绒毛稀疏,隐窝结构见大量炎性细胞浸 润,线粒体肿胀明显,杯状细胞明显减少;血清 IL-6、IL-8、IL-1β、TNF-α、LPS 和 MPO 水平明显升高, IL-10 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肠组织 MUC2 蛋白阳性表达减少及 NLRP3 和 ASC 共定位增强;结肠组织中 Gal-3、NLRP3、ASC、Caspase-1、IL-1β 和 IL-18 蛋白表达明显增加,Occludin 和 ZO-1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P<0.01)。与模型组比较,异荭草苷低、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上升,结肠长度明显增长,肠质量指数明 显降低(P<0.05,P<0.01);肠黏膜、微绒毛及线粒体结构明显恢复,炎性浸润减轻,杯状细胞明显增加;血 清 IL-6、IL-8、IL-1β、TNF-α、LPS 和 MPO 水平明显降低,IL-10 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肠 组织 MUC2 蛋白阳性表达增加,NLRP3 和 ASC 共定位减弱;结肠组织中 Gal-3、NLRP3、ASC、Caspase-1、 IL-1β 和 IL-18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Occludin 和 ZO-1 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异荭草 苷对 DSS 诱导的 UC 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Gal-3/NLRP3/IL-1β 信号通路,保护肠黏膜 屏障有关。

  • 王文萱,付向磊,戚曼,范芙蓉,朱芙蓉,王元创,张凯月,刘敏,楚生辉

    Abstract:

    目的 探讨红花提取物(Carthamus tinctorius L. extract,CTLE)对乙醇诱导的酒精性肝病小鼠氧化应激和炎 症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 级 C57BL/6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 4 组:对照组、模型组、红花提取物低剂 量组(50 mg·kg-1 )、红花提取物高剂量组(100 mg·kg-1 )。对照组给予 Lieber-Decarli 液体饲料,其他组给予 LieberDecarli 酒精饲料构建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收集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检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通过 HE 和 油红 O 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qRT-PCR 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 Keap1/Nrf2 和 STAT3/NF-κB 通路相关因 子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表明红花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 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抗氧化作用; HE 染色和油红 O 染色观察到小鼠肝脏病变和脂质沉积有所改善。并且通 过激活 Keap1/Nrf2 通路相关抗氧化因子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 STAT3/NF-κB 通路及相关炎症因子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从而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结论 红花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 Keap1/ Nrf2 和 STAT3/NF-κB 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减轻小鼠的酒精性肝损伤,为治疗酒精性肝病和后 续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沈乐乐,范洪桥,刘丽芳

    Abstract:

    目的 观察矾冰纳米乳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 3 样 1(CREB3L1)及炎症损伤 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30 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积雪 草苷组及矾冰纳米乳低、中、高剂量组(8.15、16.3、32.6 mg·mL-1 )。采用热力烫伤法进行造模,深Ⅱ度烧伤造 模成功后第 14 天给予相应药物外用,空白组、模型组外用等量生理盐水,每日 2 次,连续给药至第 35 天。苏 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兔耳瘢痕组织病理学改变;马松(Masson)染色观察瘢痕组织胶原沉积情况;免疫荧光 双标法检测兔耳瘢痕组织 CREB3L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共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 测瘢痕组织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10(IL-10)等炎性因子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Real-time PCR)检测 CREB3L1、Ⅰ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α-SMA mRNA 表达;蛋 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 CREB3L1、COL-Ⅰ、COL-Ⅲ、α-SMA 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 较,模型组瘢痕增生指数明显升高(P<0.01);病理学改变包括真皮层增厚,形成致密的网状纤维,伴见炎症 细胞浸润;Masson 染色可见真皮层增厚,蓝染的胶原纤维大量沉积排列紊乱;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瘢痕 组织中 CREB3L1 阳性表达增加,α-SMA 阳性表达增加,IL-6 含量明显升高(P<0.01),IL-10 含量明显降低 (P<0.01),兔耳瘢痕组织中的 CREB3L1、COL-Ⅰ、COL-Ⅲ、α- SMA mRNA 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 0.01),CREB3L1、COL-Ⅰ、COL-Ⅲ、α- SMA 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矾冰纳米乳 中、高剂量组及积雪草苷组治疗后瘢痕增生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P<0.01),病理改变可见真皮层变薄, 炎性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蓝染的胶原纤维减少,免疫荧光双染可见瘢痕组织中 CREB3L1 阳性表达降低, α-SMA 阳性表达降低,IL-6 含量明显降低(P<0.01),IL-10 含量明显升高(P<0.01),矾冰纳米乳中、高剂量 组和积雪草苷组均能够明显下调 CREB3L1、COL-Ⅰ、COL-Ⅲ、α-SMA mRNA 的表达(均 P<0.01),降低 CREB3L1、COL-Ⅰ、COL-Ⅲ、α-SMA 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 矾冰纳米乳能够通过调节 CREB3L1 及相关纤维化蛋白的表达,降低炎症水平,从而预防增生性瘢痕形成,丰富了中医“既病防变”“治 未病”思想的科学内涵。

  • 曾永长,梁少瑜,吴俊洪,徐丹丹,刘常青,何康,金宇,吴正治

    Abstract:

    目的 探索经方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药效物质。方法 建立高尿酸血症药理模型,采用超高效 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MS)分析四妙丸体内外化学成分;以入血 成分为基础,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四妙丸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以关键活性成 分与高尿酸血症痛风关键靶点尿酸生成酶(XDH),尿酸转运体(ABCG2、GLUT9、OAT1、URAT1)及炎症靶点 (PTGS2、TLR2、TLR4)进行分子对接,根据对接结果进行实验验证,探讨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键 药效物质。结果 UPLC-Q-Exactive-MS 法共鉴定四妙丸 89 个成分,包含 74 个入血成分,即候选成分;网络 药理学构建了“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入血成分匹配 116 个高尿酸靶点和 173 痛风靶点,涉及调节糖 脂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ERK1、 ERK2 和 MAPK 级联反应、PI3K 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调节血脂与动 脉粥样硬化、凋亡、AGE-RAGE、TNF、PI3K-Akt、MAPK、TLRs、JAK-STAT、NF-κB 等信号通路,发挥多 途径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疾病网络的作用。分子对接研究表明小檗碱、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 黄柏酮、柠檬苦素、苍术素、花旗松素、白术内酯Ⅲ及 β-蜕皮甾酮等成分与尿酸合成酶、尿酸转运体及炎症 靶点的亲和力良好,Western Blot 验证发现花旗松素具有负调节尿酸盐转运蛋白 1(URAT1)表达的作用,其是 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主要药效物质。结论 该研究阐述了四妙丸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主要药效物 质,可为四妙丸临床应用、质量评价和标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 黄尚一,陈稼炳,李佳雨,周凯莉,易钦澄,高永

    Abstract:

    目的 基于 KLF16/PPAR-α 信号通路探讨参苓白术散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小鼠肝脏脂质代 谢的影响。方法 将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组(2.685、5.369、 10.738 g·kg-1·d-1),每组 7 只。除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高脂饲料连续喂养 12 周,复 制 MAFLD 模型。造模结束后开始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5 周。测定小鼠体质量及肝脏系数;采用 HE 及 油红 O 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 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RT-qPCR 法检测肝组织中 PPAR-α、KLF16、FAS、SREBP-1c mRNA 表达 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肝质量及肝脏系数明显升高(P<0.05 ,P<0.01);血清 TG、TC 、ALT、AST 水平显著升高(P<0.001);肝细胞胞质可见大量空泡,出现大量红染的脂滴,NAS 病理 评分及油红 O 染色 IOD 值显著升高(P<0.05,P<0.001);肝组织中 PPAR-α、KLF16 mRNA 表达显著下调 (P<0.01,P<0.001),FAS、SREBP-1c mRNA 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 散高剂量组小鼠的体质量、肝质量、肝脏系数明显降低(P<0.05);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 TG、TC、ALT 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参苓白术散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 AST 水平 显著降低(P<0.01,P<0.001);各给药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肝细胞胞质内橘红色脂滴显著减 少,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的 NAS 病理评分及油红 O 染色 IOD 值显著降低(P<0.05,P<0.01);参苓白术散低、 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 PPAR-α、KLF16 mRNA 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P<0.001),FAS、 SREBP-1c mRNA 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P<0.001)。结论 参苓白术散对 MAFLD 小鼠的肝脏脂 质代谢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转录调控核受体 KLF16/PPAR-α 信号通路有关。

  • 黎健殷,郭晓纯,张宇婧,王剑

    Abstract:

    目的 基于木糖基转移酶Ⅰ(xylt-1)信号途径探讨熟地黄及其活性成分地黄苷 D、梓醇对脑内 γ-氨基丁 酸(GABA)的调控机制。方法 (1)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熟地黄组,30 g·kg-1),每组 8 只,雌雄各半。采用辛温燥湿利湿中药复方(30 g·kg-1)灌胃诱导建立阴虚大鼠模型,早晚各 1 次,连续 10 d。造模结束后,治疗组灌胃熟地黄水煎液,早晚各 1 次,连续 10 d。测定记录大鼠体质量并通过旷场行为 学实验检测其活跃度、穿格次数及总路程;采用 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甲状 腺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qPCR 法及全自动毛细管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 xylt-1、多配体蛋白聚糖 1(SDC-1)、早期生长反应因子 1 (EGR1)、谷氨酸脱羧酶 1(GAD67)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HPLC 法检测脑组织中 GABA 含量。(2)采用 siRNA 沉默大鼠高分化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的 xylt-1 基因,细胞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沉默组、沉默+ 地黄苷 D(10 μmol·L-1)组、沉默+梓醇(10 μmol·L-1)组。采用 qPCR 法检测细胞中 xylt-1、SDC-1、EGR1、 GAD67 mRNA 表达水平;HPLC 法检测细胞内、外液 GABA 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 SDC-1 表达水平。 (3)采用慢病毒转染 PC12 细胞过表达 xylt-1 基因,细胞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空载组)、过表达组。然后 采用 qPCR 法检测细胞中 xylt-1、SDC-1、EGR1、GAD67 mRNA 表达水平;HPLC 法检测细胞内、外液 GABA 含量。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活跃度显著升高(P<0.01),穿格 次数及总路程显著增加(P<0.01);血清 LH、FSH、GnRH、CRH、TRH 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海马及大 脑皮层组织中的 GABA 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脑组织中的 xylt-1、SDC-1、EGR1、GAD67 mRNA (海马、大脑皮层组织)及蛋白(下丘脑、大脑皮层组织)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治疗组大鼠经熟地黄干预后的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活跃度显著下降(P<0.01),总路程明显缩短(P< 0.05);血清 LH、FSH、GnRH、CRH、TRH 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海马及大脑皮层组织中的 GABA 含量 明显升高(P<0.05,P<0.01);脑组织中的 xylt-1、SDC-1、EGR1、GAD67 mRNA(海马、大脑皮层组织)及蛋 白(下丘脑、大脑皮层组织)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0.01)。(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沉默组细胞的 xylt-1、 SDC-1、EGR1、GAD67 mRNA 表达显著下调(P<0.01);细胞内、外液中的 GABA 含量明显降低(P<0.05, P<0.01);细胞中 SDC-1 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沉默组比较,沉默+地黄苷 D 组细胞的 xylt-1mRNA 表达 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梓醇组细胞的 xylt-1 mRNA 表达明显上调(P<0.05);沉默+地黄 苷 D 组、沉默+梓醇组细胞的 SDC-1、EGR1、GAD67 mRNA 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细胞内、外 液中的 GABA 含量显著升高(P<0.01),细胞中 SDC-1 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3)与正常组及阴性 对照组比较,过表达组细胞的 xylt-1 mRNA 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过表达组细胞的 SDC-1、EGR1、GAD67 mRNA 表达显著上调(P<0.01),细胞内、外液中的 GABA 含量显著升高(P<0.01)。 结论 脑内可能存在调节 GABA 合成的 xylt-1/SDC-1/EGR1/GAD67 通路,熟地黄可能通过上调该通路提高脑 内 GABA 水平。

  • 章颖,方崇锴,施涵千,姚瑞伟,王冀南,陈楚瑶,钟崇

    Abstract:

    目的 探讨健脾化瘀方(人参、茯苓、白术、丹参等)通过 TGF-β1/Smad7 通路对肝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 (EMT)及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方法 (1)采用 BALB/C-nu 裸鼠建立 Hep3B 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 及健脾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3.844、7.689、15.378 g·kg-1·d-1),每组 5 只。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给 药 21 d。(2)将 Hep3B 细胞分为空白组、造模组(10 ng·mL-1 TGF-β1)、低浓度组(10 ng·mL-1 TGF-β1+4 mg·mL-1 健脾化瘀方)、高浓度组(10 ng·mL-1 TGF-β1+6 mg·mL-1健脾化瘀方),TGF-β1 诱导 48 h 后更换为相应浓度的 健脾化瘀方完全培养液(0、4、6 mg·mL-1)继续培养 24 h。(3)将 HUVEC 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 模型加中药组。正常组细胞用不含 TGF-β1 的条件培养基培养;模型组细胞用含 TGF-β1 的条件培养基培养; 中药组细胞用含有 4 mg·mL-1健脾化瘀方但不含 TGF-β1 的条件培养基培养;模型加中药组细胞用含 4 mg·mL-1 健脾化瘀方且含 TGF-β1 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继续培养 24 h 后收集细胞进行后续实验。(4)计算 Hep3B 荷瘤裸 鼠皮下移植瘤的瘤质量指数和抑瘤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荷瘤裸鼠皮下移植瘤中 CD31 的表达;免疫组化法 检测荷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细胞划痕实验检测 Hep3B 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 实验检测 Hep3B/HUVEC 细胞的侵袭能力;检测 HUVEC 细胞小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 法检测荷瘤裸鼠皮下移植瘤、 Hep3B 及 HUVEC 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健脾化瘀方中、高剂量组荷瘤裸鼠 皮下移植瘤质量及瘤质量指数显著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荷瘤裸鼠皮下移植瘤中 CD31 的表达量 及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P<0.05,P<0.01),VE-cadherin、EphA2、N-cadherin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 P<0.01),E-cadherin、Smad7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2)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的 Hep3B 细胞的相对迁 移率明显升高(P<0.05),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Vimentin、N-cadherin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 0.01),E-cadherin、Smad7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造模组比较,健脾化瘀方低、高浓度组 Hep3B 细 胞的相对迁移率显著降低(P<0.01),侵袭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Vimentin、N-cadherin 蛋白表达显著下 调(P<0.01),E-cadherin、Smad7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 HUVEC 细胞形成的 小管分支点数显著增多(P<0.01),小管分支长度及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VE-cadherin、EphA2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Smad7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加中药组 HUVEC 细 胞形成的小管分支点数显著减少(P<0.01),小管分支长度显著缩短(P<0.01),侵袭细胞数显著减少(P< 0.01);VE-cadherin、EphA2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Smad7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健脾 化瘀方可明显抑制肝细胞癌的生长、侵袭与迁移,可能与通过调控 TGF-β1/Smad7 通路介导的 EMT 及血管生 成有关。

  • 林智颖,姚明龙,郑关毅

    Abstract:

    目的 探讨调补心肾方(党参、制首乌、枸杞子、黄芪等)对阿尔茨海默病 5xFAD 转基因小鼠突触可塑 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 5 月龄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 5xFAD 转基因小鼠各 18 只,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 (0.9% NaCl)、调补心肾方组(颗粒剂,4.18 g·kg-1)、安理申组(盐酸多奈哌齐,0.625 mg·kg-1),每组 6 只。按 照上述分组灌胃给药,每日 1 次,共 60 d。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 鼠皮层组织中 Synaptophsin、PSD-95、p-NMDAR1、NMDAR1、p-CaMKⅡa、CaMKⅡa、PI3K、p-Akt、Akt、 p-mTOR、mTOR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 WT 对照组比较,5xFAD 对照组小鼠海马 CA1 区突触的超微结构不 规则,线粒体萎缩、减少,线粒体嵴断裂、消失,突触膜弯曲不规则,突触囊泡减少,突触后致密物(PDS)变 薄甚至断裂;皮层组织中 Synaptophsin、PSD-95、p-NMDAR1/NMDAR1、p-CaMKⅡa/CaMKⅡa、PI3K、p-Akt/ Akt、p-mTOR/mTOR 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与 5xFAD 对照组相比较,5xFAD 调补心肾方组小鼠海马 CA1 区突触的超微结构有明显变化,线粒体数量增加,突触囊泡增多,突触膜完整,突触后致密物有增厚现 象;皮层组织中 Synaptophsin、PSD-95、p-NMDAR1/NMDAR1、p-CaMKⅡa/CaMKⅡa、PI3K、p-Akt/Akt、 p-mTOR/mTOR 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调补心肾方可能通过活化 PI3K/Akt/mTOR 通路,促进突 触可塑性相关蛋白合成,进而改善 AD 的认知功能障碍。

  • 冯海童,祁玉麟,冯雅雯,周佳,罗英子,俞晓艺

    Abstract: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滋肾健脾化瘀片(山萸肉、三七、黄芪、葛根、鸡血藤、 生地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1)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 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 BATMAN-TCM 数据库筛选滋肾健脾化瘀片的有效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蛋白。利 用 GeneCards、OMIM 及 TTD 数据库检索 DR 疾病相关靶点。利用 VENNY 2.1.0 平台对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 DR 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共同靶点),即为滋肾健脾化瘀片治疗 DR 的潜在作用靶点。构建“中药-活性成分- 共同靶点”网络,筛选出滋肾健脾化瘀片治疗 DR 的关键活性成分。将共同靶点导入 STRING 数据库,获取 PPI 网络关系,并筛选出核心靶点。运用 Metascape 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 GO 功能及 KEGG 通路富集分析。将 关键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通过 Autodock 4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制备滋肾健脾化瘀片含药血清及空白血 清。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随机分成 5 组:对照组(低糖 DMEM 培养基+10% 空白血清)、高糖 组(高糖 DMEM 培养基+10% 空白血清)及滋肾健脾化瘀片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高糖 DMEM 培养基 +10% 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培养 48 h 后进行检测。采用 CCK-8 法检测 HRmECs 细胞增殖活性; RT-qPCR 法检测 HRmECs 细胞中 IL-1β、AKT1、VEGFA、TP53 mRNA 表达水平。结果 (1)共筛选出滋肾健 脾化瘀片治疗 DR 的潜在作用靶点(共同靶点)74 个;9 个关键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芒柄花黄素、毛地黄黄 酮、β 谷甾醇、山柰酚、毛蕊异黄酮、γ-氨基丁酸、豆甾醇、异鼠李亭;12 个核心靶点:IL-1β、PPARG、 NOS3、CXCL8、IL-6、AKT1、TNF、INS、EGF、VEGFA、TP53、PTGS2。GO 功能及 KEGG 富集分析显示核 心靶点主要参与了炎症反应、蛋白质磷酸化的正调控、细胞迁移等生物过程,以及 NF-κB 信号通路、 AGE-RAGE 信号通路、HIF-1 通路、TNF 通路、PI3K-AKT 通路等。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好的 结合亲和力。(2)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 HRmECs 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细胞中 VEGFA、TP53、IL-1β mRNA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AKT1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高糖组比较,滋肾健脾化 瘀片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的 HRmECs 细胞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含药 血清高剂量组细胞的 VEGFA、TP53、IL-1β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而 AKT1 mRNA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滋肾健脾化瘀片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毛地黄黄酮等多种活性成 分,作用于 IL-1β、IL-6、VEGFA 等核心靶点,以及 NF-κB 信号通路、AGE-RAGE 信号通路、PI3K-AKT 通 路等关键通路,从而发挥对 DR 的治疗作用。

  • 史嘉雯,郝磊,王玉,霍志鹏,张依倩,宋兆辉,何毅

    Abstract: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四物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课 题组前期对养血清脑颗粒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作为活性化合物筛选的基础,以口服生物利用度≥30% 及类药 性≥0.18 为筛选条件,结合文献补充入血成分。利用 TCMSP 平台、化学专业数据库和 SWISS 数据库预测养血 清脑颗粒潜在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通过 GeneCards 及 DiGSeE 数据库获得高血压疾病相关靶点。将高血压 疾病相关靶点与养血清脑颗粒潜在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取交集(共同靶点),即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高血压的 潜在作用靶点。将潜在作用靶点与养血清脑颗粒的潜在活性化合物进行匹配,得养血清脑颗粒的降压活性化合 物。通过 STRING 数据库对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高血压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 PPI 分析,并根据度值筛选出核心靶 点。采用 DAVID 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 GO 功能及 KEGG 通路富集分析。选择度值排前 6 位的核心靶点作为 对接靶蛋白,分别与降压活性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得到养血清脑颗粒 32 个潜在活性化合物, 161 个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1 539 个高血压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后得到 88 个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高血压的潜 在作用靶点(共有靶点),涉及 29 个降压活性化合物。PPI 分析筛选出 14 个核心靶点:PPARG、ACHE、IL4、 CCL2、JUN、NOS3、APP、IL1B、CAT、PTGS2、CASP3、TP53、TNF、IL6,涉及 158 个 GO 条目、13 条信号 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得到绿原酸、迷迭香酸、芍药苷、儿茶酸、芦荟大黄素等 5 个关键活性成分,分别与 PTGS2、CASP3、TNF、CAT、TP53、IL6 结合稳定。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可能通过绿原酸、迷迭香酸等关键活 性成分,作用于 PTGS2、CASP3 等核心靶点,调控 TNF 信号通路、MAPK 信号通路、Toll 样受体信号通路等 关键通路,通过抗炎作用发挥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 刘孟奇,范文涛,王倩

    Abstract:

    目的 基于难治性癫痫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比评估现有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和局限性,并探讨整合中西医理论、优化模型构建的思路,为难治性癫痫的机制阐明和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 向。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总结现有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动物品系和模型 优缺点,以难治性癫痫的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辨证标准为依据,对现有的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的吻合度进行分 析和评价。结果 总结现有的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发现电点燃和化学点燃是目前常用的造模方法,锂-匹罗 卡品模型和海马内海人酸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吻合度较高,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动物模型。现有模型多 侧重于模拟难治性癫痫的病理改变,而对于中医学所重视的先天禀赋、情志失调等因素考虑不足,因此在模拟 难治性癫痫的病因复杂性、临床异质性和药物治疗反应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结论 复制动物模型虽然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发病机制,但与机体的自然发病状态和临床表现仍然有较大差异。现有难治性癫痫动物 模型多采用电刺激或化学药物诱导,在模拟癫痫持续状态、耐药性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仍存在诱导方法单一、 病理改变不够复杂等局限。未来可尝试整合中医辨证分型与常规的电刺激或化学药物诱导方法,通过模拟多种 致病因素,建立涵盖不同中医证型的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同时,采用行为学、电生理、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 等多维度指标,构建更全面的评价体系,以提高模型的临床相关性和转化应用价值。在造模过程中,可通过夹 尾法、慢性束缚法、颈部带枷单笼喂养法等方式建立肝郁证模型;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建立痰凝证模型;使用 夹尾+肾上腺素注射的方法建立气滞血瘀证模型;应用惊恐伤肾结合劳倦游泳建立肾虚精亏证模型等。还可通 过改变光照和温度条件,模拟环境中的阴阳变化,研究环境变化对中医动物模型的影响。为难治性癫痫的治疗 与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 王宇,匡微,黄宇霞,谢孟君,张梅

    Abstract: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补肾活血方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质量评价指标,同时 建立活性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QqQ-MS/MS)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 学筛选补肾活血方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化合物和靶点。基于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化合物和靶点的相关 性,确定补肾活血方的活性成分作为质量评价指标。建立补肾活血方活性成分的 UHPLC-QqQ-MS/MS 含量测 定方法。采用 ZORBAX SB-C18 (2.1 mm × 50 mm,1.8 μm)色谱柱,甲醇(A)-0.1% 甲酸水溶液(B)作为流动相, 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进样量:1 μL。结果 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筛选 出了 5 个核心靶点及 12 个活性成分(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异类叶升麻苷,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 参酮 I,人参皂苷 Re、Rd 和 Rb1,葛根素,大豆苷,鹰嘴豆牙素 A),其亲和力良好(结合能≤ -5.0 kcal·mol-1)。 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成分在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在 97.57%~101.48%。 8 批样品中 12 个成分含量分别为 0.027 9%~0.050 6%、0.006 4%~0.022 0%、0.017 1%~0.041 5%、0.009 2%~ 0.015 4%、 0.012 6%~0.020 5%、 0.004 4%~0.007 6%、 0.334%~0.643%、 0.238%~0.530%、 0.353%~ 0.693%、3.411%~6.048%、1.023%~1.352% 和 0.000 8%~0.001 8%。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 UHPLC-QqQ-MS/MS 技术,建立了快速筛选并测定补肾活血方中 12 个活性成分的方法,为全面评价其质量及 有效性提供了参考。

  • 牛晓静,苏畅,鲁静,马彦江,耿阳丽,陈天朝

    Abstract:

    目的 研究九蒸九制槐角炮制过程中主要成分含量、物性参数、颜色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HPLC)同时测定槐角苷、染料木苷、芦丁和 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通 过测定物性参数和颜色指标(L*、a*、b*),结合系统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 (PLS)研究主要成分、物性参数及颜色的相关性;采用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权重确定(CRITIC)法对槐角九蒸 九制过程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含量测定及色度测量方法准确可靠,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均良 好。HCA 和 PCA 结果均表明,槐角饮片炮制过程中一蒸一制至四蒸四制聚为一类,五蒸五制至九蒸九制聚为 一类。PLS 相关性分析表明,多糖、芦丁的含量与物性参数、颜色均呈显著性相关;吸水膨胀度、相对密度与 颜色均呈显著性相关。综合评价显示九蒸九制槐角炮制品最佳。结论 九蒸九制槐角炮制过程中主要成分含 量、物性参数、颜色的总体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将其内在成分含量与颜色、物性参数结合为揭示槐角九蒸九 制炮制机理提供了依据。

  • 张效威,刘宜杭,张润东,李阳,张续杰,徐佳佳,梁舒,杨珊茹,谢治深

    Abstract: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组方用药规律及潜在作用机 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收录的中医药治疗 ALD 的 相关方剂,根据筛选条件整理后,使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7.0、IBM SPSS Modeler 18 软件对纳入方剂的中药 进行组方规律、关联规则分析,归纳中药治疗 ALD 的用药规律,获得核心药物组合。以网络药理学技术,筛 选中医药干预 ALD 核心药物组合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 (KEGG)对主要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并以分子对接技术加以验证。结果 共纳入治疗 ALD 的方剂 143 首, 涉及中药 222 味,使用频次≥25 次的高频中药 28 味,关联规则分析得到 8 个核心药物组合。其中“茯苓-白 术-茵陈”与 ALD 交集靶点 215 个,包括蛋白激酶 B(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 (VEGFA)、白细胞介素 1β(IL-1β)、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 6 个核心靶点, 涉及信号通路 168 条,主要包括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PI3K/AKT)信号通路、化学致癌- 活性氧及脂质-动脉粥样硬化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啤酒甾醇、芫花素、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等主要活性成分 与 AKT1 结合能力较好。结论 核心药组“茯苓-白术-茵陈”的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 AKT1、TNF、 VEGFA 等关键靶点蛋白,参与 PI3K/AKT 等关键信号通路的调控,进而发挥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减缓 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修复的作用,可为中医药治疗 ALD 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指导。

  • 赵文翰,禤美玲,李庚,吴蕾,温泽淮,林琳

    Abstract:

    为了更好地促进临床研究数据标准化,临床数据交换标准协会(Clinical data interchange standards consortium,CDISC) 建立了一系列临床研究数据标准,并于 2016 年 1 月发布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 肺”)的治疗领域(Therapeutic area,TA)标准。该治疗领域标准用于确定慢阻肺临床研究方案的共性数据标准, 支持不同来源、不同时期的临床试验数据整合,促进队列数据的二次分析。该文介绍了慢阻肺治疗领域标准用 户指南的结构与内容,以帮助研究人员在研究设计中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慢阻肺治疗领域标准,倡议应用该治疗 领域标准来规范慢阻肺的中医药临床试验设计,以促进研究数据整合,提高临床试验效率。

  • 杨娟娟,李浩林,王振东,程伟刚,宋静静,苏瑾,陈平,阚丽丽,年芳红,王海东

    Abstract: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炎性背痛为主要临床特点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病理特征主要包括炎症、骨破坏和病理性新骨形成。AS 病因错综复杂,主要与遗传、感染、环境及肠道菌 群等因素相关,其病机暂未明确。近年来,骨免疫学作为研究炎症性关节炎的新主题,其在 AS 发病机制及发 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体现在炎症反应和骨代谢失衡等方面。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组分、多靶点、 多层次的特点,可以通过调节骨骼系统的骨细胞及免疫系统的相关因子,改善 AS 炎症反应及骨代谢失衡,以 达到防治 AS 的目的。基于此,该文总结了骨免疫学在 AS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综述了中医药通过干预骨免 疫治疗 AS 的研究现状,以期为 AS 的治疗提供参考。

  • 张静,李静蔚,陈子超,李保宏,邹艺璇,刘辉,张秀云,张振

    Abstract:

    乳腺癌是全球高发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是乳腺癌全周期的常见并发症,易形成“肿瘤-骨微环境”的 恶性循环,从而导致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如骨痛、病理性骨折和高钙血症等。研究发现雷公藤有效成分具有抗 乳腺癌和调控骨微环境的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自噬、调控 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以及调控免疫微环境等, 有助于抑制乳腺癌及其骨转移。该文系统性地综述了雷公藤防治乳腺癌及其骨转移的药理研究进展,并分析了 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应用前景。

稿件采编系统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