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信息

主 管 单 位: 广东省教育厅

主 办 单 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编 辑 出 版: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编辑部

印          刷: 广东信源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国 内 发 行: 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邮 发 代 号: 46-210

国 外 发 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399信箱)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08期
显示方式:
  • 姚鑫华,卢小微,曹端瑞,李文宏,陈兰英,张妮

    Abstract:

    目的 探究降香新黄酮 latifolin 通过调控巨噬细胞代谢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小鼠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1)将 50 只雄性 ICR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托洛尔组(17.5 mg·kg-1 )及 latifolin 低、高剂量组 (5、20 mg·kg-1 ),每组 10 只。采用异丙肾上腺素(10 mg·kg-1 )皮下注射 14 d(每日 1 次)复制 AMI 小鼠模型。 各组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2 周。采集小鼠心电图数据,包括心率、QTC 间期、QRS 时限及 ST 段 偏移量;采用 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肌酸激酶 MB 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同型半胱氨 酸(HCY)的水平,以及心脏组织白细胞介素 1β(IL-1β)、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的含 量;HE 染色法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变化。(2)采用 2.5 ng·mL-1 干扰素 γ(IFN-γ)+200 ng·mL-1 脂多糖(LPS)刺激 RAW264.7 细胞 12 h,复制炎症细胞模型。将 RAW264.7 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 latifolin 低、中、高剂量 组(5、10、20 μg·mL-1 ),干预 24 h。采用 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RT-qPCR 法检测细胞 TNF-α、IL-1β、 IL-6、PI3K、AKT1、NF-κB mRNA 表达水平;采用 HPLC-MS 技术检测 RAW264.7 细胞内代谢物的含量;通 过分子对接技术探究 latifolin 与 PI3K、AKT1、NF-κB 靶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 鼠的心率、QTC 间期、QRS 时限及 ST 段偏移量均显著提高(P<0.01);血清 CK-MB、cTn-Ⅰ、HCY 水平及心 脏组织中 IL-1β、IL-6、TNF-α 水平显著升高(P<0.01);心肌纤维断裂,有大量炎性巨噬细胞浸润。与模型 组比较,latifolin 高剂量组小鼠的心率、QRS 时限及 ST 段偏移量显著降低(P<0.05,P<0.01);latifolin 低、高 剂量组小鼠的血清 CK-MB、cTn-Ⅰ、HCY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各给药组小鼠心脏组织 中 IL-1β、IL-6 水平显著降低(P<0.01),latifolin 高剂量组小鼠心脏组织中 TNF-α 水平显著降低(P<0.01); 心肌纤维溶解现象及炎性巨噬细胞浸润减少。(2)5~20 μg·mL-1浓度的 latifolin 对 RAW264.7 细胞活力均无明显 影响(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 RAW264.7 细胞的 IL-1β、IL-6、TNF-α、PI3K、AKT1、NF-κB 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代谢物 S-腺苷甲硫氨酸、L-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显著升高 (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latifolin 中、高剂量组 RAW264.7 细胞的 IL-1β、IL-6、TNF-α、PI3K、 AKT1、NF-κB 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代谢物 S-腺苷甲硫氨酸、L-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降 低(P<0.01),L-胱硫醚含量显著升高(P<0.01)。代谢组学分析发现,latifolin 能显著回调 20 种生物标志物, 主要涉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latifolin 与 PI3K、AKT1、NF-κB 均对接良好。 结论 降香新黄酮 latifolin 能够减轻 AMI 小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可能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半胱氨 酸和蛋氨酸代谢,抑制 PI3K/AKT/NF-κB 信号通路来发挥抗 AMI 的作用。

  • 黄温妮,张梓佳,冯萌,周欣欣,刘昌辉

    Abstract: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改善蛋氨酸胆碱缺乏(MCD)诱导的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小鼠的 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40 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白花蛇舌草高、中、低剂量组(800、400、200 mg·kg-1 ), 每组 8 只。正常组小鼠给予维持饲料,其余各组均给予 MCD 饲料喂养 6 周。从第 2 周开始,白花蛇舌草高、 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照上述剂量灌胃白花蛇舌草水提物,给药体积为 10 mL·kg-1 ,每日给药 1 次,持续 5 周。 进行生化指标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及肝脏组织甘油三酯 (TG)、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采用 qRT-PCR 法测定肝脏组织中脂肪代谢相关基因(PPARA、CPT1A、 ACOX1)、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1β、IL-6)和纤维化相关因子(ACTA2、COL1A1、FN1)mRNA 表达水平; 采用 HE 染色及油红 O 染色法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 Masson 及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纤维化情况。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大小不一,排列异常,汇管区及肝小叶内可见弥 漫性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内形成大量脂肪空泡,显示大量红色脂滴沉积;ALT、AST、TG、NEFA 水平均显 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的 PPARA、CPT1A、ACOX1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 IL-6 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窦扩大,胶原增生明显,汇管区有大量胶原纤维形成(P< 0.01),纤维化相关基因 ACTA2、COL1A1、FN1 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花 蛇舌草高、中剂量组小鼠的肝脏脂质堆积和炎症细胞聚集明显减少,细胞形态和排列得到明显改善,红色脂 滴明显减少;ALT、AST、TG、NEFA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白花蛇舌草高、中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 PPARA、CPT1A mRNA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白花蛇舌草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 ACOX1 mRNA 表达 水平显著升高(P<0.01);白花蛇舌草高、中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 TNF-α、IL-1β、IL-6 mRNA 表达水平均显 著降低(P<0.01);白花蛇舌草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P<0.05,P<0.01), COL1A1、FN1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白花蛇舌草高、中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的 ACTA2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白花蛇舌草对 MASH 小鼠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维持脂 质代谢稳态,减少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反应多方面共同作用有关。

  • 彭伟航,张为章,黄小燕,于丽媛,蔡海荣,庄杰钦,赵帅,陈伯钧

    Abstract:

    目的 基于 TLR4/NF-κB/TNF-α 信号通路探讨疏肝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30 只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 只)、模型组(7 只)、疏肝温胆汤组(8 只,15.6 g·kg-1 ·d-1 )、阿托伐 他汀钙组(8 只,225 mg·kg-1 ·d-1 )。通过连续 12 周的高脂高果糖饲料喂养复制代谢综合征小鼠模型。造模 4 周 后开始,疏肝温胆汤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按照上述剂量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灌胃 8 周。测量小鼠体质量 及体长,计算 LEE’s 指数;采用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PG);微板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ELISA 法 检测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E 及油红 O 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脏组织 Toll 样受体 4(TLR4)、核因子 κB(NF-κB)及其磷酸化蛋白(p-NF-κB)、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LEE’s 指数、FPG、FINS、HOMA-IR、TC、 TG、LDL-C、FFA 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HDL-C 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脏组织显示肝细 胞索排列紊乱,局部肿胀,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胞质内有大量脂肪空泡及红色脂滴沉积,形态大小不一;肝 脏组织 TLR4、p-NF-κB/NF-κB、TNF-α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疏肝温胆汤组、 阿托伐他汀钙组小鼠的体质量、LEE’s 指数、FPG、FINS、HOMA-IR、TC、TG、LDL-C、FFA 水平均显著降 低(P<0.05,P<0.01),HDL-C 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脂滴空泡减少,肝索细胞排列及脂滴沉 积情况均有所改善;肝脏组织 TLR4、p-NF-κB/NF-κB、TNF-α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疏肝温胆汤能够改善代谢综合征小鼠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状态,减轻肝脏脂质沉积及炎症反应,其作用机 制可能与抑制 TLR4/NF-κB/TNF-α 信号通路有关。

  • 黄燕琼,赵天琪,覃金桥,陈智兰,陈卓尔,蒙宏杰,马小宾,江芳静,秦华珍

    Abstract:

    目的 观察 3 味山姜属中药(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及其黄酮类成分对胃寒证大鼠体温热效应、内 分泌系统及 PI3K/AKT 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 SD 大鼠 150 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干姜 姜辣素,0.045 g·kg-1 )、高良姜黄酮高/低剂量组(0.498、0.249 g·kg-1 )、大高良姜黄酮高/低剂量组(0.410、0.205 g·kg-1 )、 红豆蔻黄酮高/低剂量组(0.432、0.216 g·kg-1 )、高良姜高/低剂量组(1.002、0.501 g·kg-1 )、大高良姜高/低剂量组 (0.676、0.338 g·kg-1 )、红豆蔻高/低剂量组(0.501、0.251 g·kg-1 ),共 15 组,每组 10 只。采用每天早晚 2 次灌 服 4 ℃的冰冷知母水煎液(20 mL·kg-1 ),连续 4 d,复制胃寒证大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给予 0.5% 吐温 80 溶液灌胃,阳性药组给予干姜姜辣素溶液灌胃,其他各组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灌胃,灌胃体积均为 10 mL·kg-1 , 每天 2 次,连续 2 d。采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大鼠肛温;红外热扫描成像系统(TTM)检测大鼠上、中腹部温度变 化;ELISA 法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四碘甲 状腺原氨酸(T4 )含量;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鼠胃组织 PI3K、AKT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造模 后各组大鼠的肛温及上、中腹部体温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给药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 肛温及上、中腹部体温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 TRH、TSH、T3、T4 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胃组织 PI3K、AKT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大高良姜黄酮低剂量组与红豆蔻黄酮低剂量 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的肛温、上/中腹部体温、血清 T3、T4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除大高良姜黄 酮低剂量组、红豆蔻黄酮低剂量组及高良姜黄酮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的血清 TSH 均显著升高(P<0.05, P<0.01);除大高良姜黄酮低剂量组、红豆蔻黄酮低剂量组、高良姜黄酮低剂量组及大高良姜低剂量组外,其 余各组大鼠的血清 TRH 均显著升高(P<0.05,P<0.01);阳性药组及高良姜黄酮、大高良姜黄酮、红豆蔻黄 酮、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高剂量组大鼠胃组织 PI3K、AKT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P<0.01)。 结论 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及其黄酮类成分均具有调节胃寒证大鼠体温、热效应及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黄酮类成分是 3 味山姜属中药温热药性和温中散寒效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 张振东,陈平平,刘秋月,王克婧,刘树民,闫久江,孟杰,卢芳

    Abstract:

    目的 探讨心脑络泰复方(XNLT)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 80 只雄 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10.38 mg·kg-1 )组及 XNLT 低(16.2 mg·kg-1 )、中(32.4 mg·kg-1 )、 高(64.8 mg·kg-1 )剂量组,每组 15 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给予相应浓度药 物灌胃 4 周。采用心电图检查与心脏 TTC 染色评估大鼠心肌梗死情况;苏木精-伊红(HE)和 Masson 染色法观 察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及心肌纤维化的病理改变;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细胞活性氧(ROS)表达水平;免疫组 化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表达水平;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心房利尿钠 肽(ANP)、羟脯氨酸(HY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 qRT-PCR 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1/2(ERK1/2)、c-Jun 氨基 末端激酶(JNK)、Ⅰ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α-SMA、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 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 COL-Ⅰ、COL-Ⅲ、TGF-β1、P38、ERK1/2、JNK 及磷 酸化蛋白(p-P38、p-ERK1/2、p-JNK)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出现深宽 Q 波及 ST 段抬高,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胞浆染色不均,部分区域出现心肌纤维的断裂等异常形态。经 XNLT 和卡托普利给药后,模型大鼠心电图逐渐恢复正常,心肌细胞形态趋于正常,心肌纤维排列趋于整齐,心肌纤 维断裂程度明显减轻。(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比及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 (CVF)、 ROS 阳性面积比、α-SMA 阳性面积比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XNLT 中、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大鼠 的心肌梗死面积比及心肌组织 CVF、ROS 阳性面积比、α-SMA 阳性面积比减少(P<0.05,P<0.01)。(3)与假 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 ANP、HYP、MDA 水平升高(P<0.01),T-SOD、T-AOC 水平明显降低(P< 0.01)。与模型组比较,XNLT 中、高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大鼠血清 HYP、ANP、MDA 水平明显降低(P< 0.01),T-SOD、T-AOC 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 XNLT 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仅 ANP 水平较模型组降低 (P<0.01)。(4)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 α-SMA、P38、ERK1/2、JNK、COL-Ⅰ、COL-Ⅲ、 TGF-β1 mRNA 与 p-P38/P38、p-ERK1/2/ERK1/2、p-JNK/JNK、COL-Ⅰ、COL-Ⅲ、TGF-β1 蛋白表达显著升 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XNLT 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大鼠心肌组织中 ERK1/2、JNK mRNA 与 p-P38/P38、p-ERK1/2/ERK1/2、p-JNK/JNK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且 COL-Ⅰ、COL-Ⅲ、 TGF-β1 mRNA 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XNLT 中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 ERK1/2、JNK、COL-Ⅰ mRNA 及 p-ERK1/2/ERK1/2、p-JNK/JNK 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XNLT 低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 中仅 COL-ⅠmRNA 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 XNLT 可通过调节 ROS/TGF-β1/MAPK 信号通路,抑 制氧化应激水平,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缓解心肌纤维化,对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纤维化的治疗起 到积极影响。

  • 付成仕,高安然,高佳卉,赵婧秀,熊颖婕,钟国就,滕祥云,徐建华

    Abstract:

    目的 观察柚皮素联合索拉非尼对人肝癌细胞(HepG2 和 Huh7)的协同抑制效应,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 机制。方法 采用 CCK-8 法观察柚皮素、索拉非尼以及柚皮素联合索拉非尼对 HepG2 和 Huh7 细胞存活率的 影响,并筛选出药物最佳干预浓度。在此基础上,将 HepG2 和 Huh7 细胞各分为对照组、柚皮素组(150 μmol·L-1 )、 索拉非尼组(5 μmol·L-1 )和联合用药组(5 μmol·L-1 索拉非尼+150 μmol·L-1 柚皮素)。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 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 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 DNA 损伤的程度;荧光探针 H2DCF-DA 检测人肝癌细胞内活性氧(ROS) 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VEGF-A)、多聚腺 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磷酸化组蛋白 H2AX(γ-H2AX)蛋白 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柚皮素(0、50、100、200、300、400、600 μmol·L-1 )处理能够 抑制 HepG2 和 Huh7 细胞的生长(P<0.01),其 IC50 分别为 397.30 μmol·L-1 和 442.70 μmol·L-1 ,故后续实验选 择 IC50以下的浓度(150 μmol·L-1 )作为柚皮素干预浓度。在不同浓度索拉非尼(0、1、2、4、6、8 μmol·L-1 )干预 HepG2 和 Huh7 细胞的基础上联合柚皮素(150 μmol·L-1 )处理后,HepG2 细胞的索拉非尼的 IC50从 7.67 μmol·L-1下 降到 4.46 μmol·L-1 ;Huh7 细胞的索拉非尼的 IC50从 6.84 μmol·L-1下降到 3.90 μmol·L-1 ,故综合考虑,选择索 拉非尼在 IC50以上的浓度(5 μmol·L-1 )进行后续的实验。(2)与对照组比较,柚皮素组、索拉非尼组、联合用药 组 HepG2 和 Huh7 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P<0.01);与柚皮素 组、索拉非尼组比较,联合用药组 HepG2 和 Huh7 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P<0.05,P<0.01)。(3)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组及联合用药组 HepG2 和 Huh7 细胞的细胞迁移抑制率明显 增加(P<0.01)。与柚皮素组比较,联合用药组 Huh7 细胞、HepG2 细胞的细胞迁移抑制率明显增加(P<0.01); 与索拉非尼组比较,联合用药组 Huh7 细胞的细胞迁移抑制率增加(P<0.05),HepG2 细胞迁移抑制率有升高 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组、联合组 HepG2 和 Huh7 细胞内细胞凋 亡率明显增加 (P<0.01),ROS、γ-H2AX 相对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P<0.05,P<0.01);柚皮素组 Huh7 细胞 内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 (P<0.05),γ-H2AX 相对荧光强度与柚皮素组 HepG2 细胞内 ROS 相对荧光强度明显 增强 (P<0.05)。与柚皮素组、索拉非尼组比较,联合用药组 HepG2 和 Huh7 细胞内 ROS、γ-H2AX 相对荧光 强度增强(P<0.01),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1)。(5)与对照组比较,柚皮素组、索拉非尼组、联合用药 组 HepG2 细胞和 Huh7 细胞的 HIF-1α、VEGF-A、PARP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Cleaved PARP/PARP、Cleaved Caspase-3、γ-H2AX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柚皮素组、索拉非尼组 比较,联合用药组 HepG2 和 Huh7 细胞的 HIF-1α、VEGF-A 蛋白及联合用药组 Huh7 细胞的 PARP 蛋白表达 降低(P<0.05,P<0.01);联合用药组 HepG2 和 Huh7 细胞 Cleaved PARP/PARP、Cleaved Caspase-3、γ-H2AX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柚皮素联合索拉非尼可协同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其 机制与其促进 ROS 介导的 DNA 损伤,诱导其细胞凋亡有关。

  • 刘诗明,詹文刚,李伟杰,邓敏贞,程骁,孙景波,张志强,李聪

    Abstract:

    目的 探讨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Hed)影响 U87MG 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将处于对数 生长期的 U87MG 胶质瘤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常春藤皂苷元 20、40、60 μmol·L-1组。通过 CCK-8 法检测细 胞活力;Transwell 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Tunel 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实 验检测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 p-PI3K、PI3K、p-AKT、AKT 蛋白表达 量。通过 PI3K/AKT 通路抑制剂 LY294002 干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设定对照组、常春藤皂苷元组(40 μmol·L-1 常春藤皂苷元)、常春藤皂苷元+LY294002 组(40 μmol·L-1 常春藤皂苷元+30 μmol·L-1 LY294002),流式细胞术 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促凋亡蛋白 Bax、Bid、Bim 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常春藤 皂苷元处理组的胶质瘤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01),迁移和侵袭能力得到抑制(P<0.05,P<0.01,P< 0.001),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荧光信号显著增强(P<0.01,P<0.001),40 μmol·L-1组和 60 μmol·L-1组细胞凋亡 率上升(P<0.001),60 μmol·L-1组 p-PI3K 与 p-AKT 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各常春藤皂苷元处理组 PI3K、AKT 蛋白表达均下调(P<0.01,P<0.001)。LY294002 干预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常春藤皂苷元组细 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01),Bax、Bid、Bim 蛋白表达升高(P<0.001);与常春藤皂苷元组比较,常春藤皂 苷元+LY294002 组细胞凋亡率下降(P<0.001),Bax、Bid、Bim 蛋白表达下调(P<0.001)。结论 常春藤皂苷 元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活性及其迁移和侵袭能力,并通过抑制 PI3K/AKT 信号通路促进胶质瘤细胞凋亡。

  • 刘浩然,杨柳,田慧,冀媛媛,韩晓芳

    Abstract: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黑果枸杞多酚缓解聚苯乙烯所致生殖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 过 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和 Genecards 数据库获得聚苯乙烯致生殖毒性的靶点,通过 ChemicalBook、PubChem 和 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筛选黑果枸杞多酚的作用靶点,利用在线工具 VENNY 2.1 获取交集靶点。通过 STRING 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网络,获取核心靶点。利用 DAVID 数据库进行 富集分析,最后对有效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经过深入筛选发现了黑果枸杞多酚与聚苯乙烯致 生殖毒性共有 17 个交集靶点。黑果枸杞多酚中的对香豆酸和咖啡酸的类药性和胃肠道吸收能力较强。进一步 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揭示,TNF、ESR1、TLR4 及 EGFR 等分子在黑果枸杞多酚对抗聚苯乙烯生殖毒 性过程中发挥作用,可能是缓解毒性效应的关键。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黑果枸杞多酚能够通过氢键等化学键与 TNF、ESR1、TLR4、EGFR 的活性位点周围的氨基酸紧密结合,黑果枸杞多酚成分可能通过干预并调节靶点 的功能对抗聚苯乙烯诱导的生殖毒性。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预测了黑果枸杞多酚缓解聚苯乙 烯致生殖毒性的作用机制,黑果枸杞多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聚苯乙烯导致的生殖毒性,TNF、ESR1、 TLR4、EGFR 等靶点分子可能共同参与了上述拮抗效应的介导过程。

  • 沈彩红,邬国松,王建忠,杨志敏,李文茜,张瑾,郭永昌,郭家巧,曹玉举

    Abstract: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杜仲-牛膝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关键靶点及作用通路,并通过动物 实验验证有关结果。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杜仲-牛膝的活性成分,结合人 类在线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GeneCards、Drugbank 数据库收集股骨头相关基因靶点,运用 Venny 平台 筛选杜仲-牛膝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关键靶点,利用 STRING 平台构建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 Metascape 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O)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 Cytoscape 软件进 行可视化分析。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以 ELISA 法测定大鼠血清 TNF-α、IL-6 水平;HE 染色法 检测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股骨头组织内关键蛋白 HIF-1α、IL-6、VEGFA 和 EGFR 的 表达。结果 分别获得杜仲有效成分 20 种,牛膝有效成分 17 种;作用靶点共 1 014 个,股骨头坏死疾病靶点 2 317 个,杜仲和牛膝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潜在作用靶点共 82 个靶点,56 条信号通路,其中 TNF、IL-6、 VEGFA、TP53、IL-1β、JUN、EGFR、ESR1、PPARG、EGF 为关键靶点,TNF-α、HIF-1、MAPK、PI3K/Akt 等通路为主要信号通路。体内实验表明,杜仲-牛膝可显著降低血清 TNF-α、IL-6 水平(P<0.001,P<0.01), 改善大鼠股骨头组织骨小梁损伤情况(P<0.01,P<0.001),减少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股骨头内 IL-6、EGFR、 HIF-1α 和 VEGFA 表达(P<0.001)。结论 杜仲-牛膝能够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股骨头坏死,通 过调控 MAPK/HIF-1α 通路,抑制炎症因子,阻断炎症反应,调节局部血管生成来发挥治疗作用。

  • 夏清华,莫乔兰,霍婉华,刘永尚,黄梦芬,封杰妮,黎祖鸣,陈剑坤,张忠德,龙志坚,李际强,卢月,杨荣源,刘云涛,张燕

    Abstract: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讨柴胡救肺方治疗 COVID-19 的作用机制。方法 (1)利用 TCMSP、BATMAN-TCM、TCMIP 数据库获取柴胡救肺方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 GEO 数据库检索并下载 与 COVID-19 感染相关的 GSE152418 基因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即为 COVID-19 疾病相关靶点;对 COVID-19 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免疫浸润分析。对柴胡救肺方作用靶点与 COVID-19 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所 得交集基因即为柴胡救肺方治疗 COVID-19 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 STRING 数据库构建潜在作用靶点 PPI 网 络,并筛选柴胡救肺方治疗 COVID-19 的核心靶点Ⅰ;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 回归分析,得到柴胡救肺方治疗 COVID-19 的核心靶点Ⅱ;对核心靶点Ⅰ与核心靶点Ⅱ取交集,所得基因即为 柴胡救肺方治疗 COVID-19 的关键靶点。(2)采用 500 ng·mL-1 脂多糖(LPS)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复制体外炎症细 胞模型,并用柴胡救肺方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5%、10%、15% 含药血清)以及 5 μmol·L-1 BAY 11-7082 (NF-κB p65 抑制剂)、10% 柴胡救肺方含药血清+BAY 11-7082 进行干预。采用 RT-PCR 法检测细胞中 IL-10、 IL-1β、IL-1ɑ、CCL11、CCL24、CCL26 mRNA 表达水平;ELISA 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 IL-10、IL-1β、IL-1ɑ、 CCL11、CCL24、CCL26 的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中 p-NF-κB p65/NF-κB p65、p-STAT3/STAT3 蛋白 表达水平。结果 (1)共获得柴胡救肺方活性成分 148 个,活性成分作用靶点 270 个,COVID-19 相关差异表 达基因(COVID-19 疾病相关靶点)4 189 个。对柴胡救肺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 COVID-19 疾病相关靶点取交 集,得到柴胡救肺方治疗 COVID-19 的潜在作用靶点(共同靶点)67 个,筛选出 10 个核心靶点Ⅰ。通过 LASSO 回归分析筛选出了 15 个核心靶点Ⅱ;对核心靶点Ⅰ与核心靶点Ⅱ取交集,共获得 3 个关键靶点:IL10、IL1B、 EGFR。免疫浸润分析发现,CD4+ T 细胞记忆亚群和嗜酸性粒细胞在 COVID-19 患者中低表达(P<0.05,P<0.01), 浆细胞在 COVID-19 患者中高表达(P<0.001);IL10 在浆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中高表达,IL1B 在 嗜酸性粒细胞中高表达,EGFR 在浆细胞中高表达。(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 IL-10 mRNA 表达显著下调 (P<0.01),IL-1β、IL-1ɑ、CCL11、CCL24、CCL26 mRNA 表达显著上调(P<0.01,P<0.001);细胞上清液 中的 IL-10 含量显著降低(P<0.01),IL-1β、IL-1ɑ、CCL11、CCL24、CCL26 含量显著升高(P<0.05,P< 0.01,P<0.001);细胞的 p-NF-κB p65/NF-κB p65、p-STAT3/STAT3 蛋白表达比值均显著升高(P<0.001)。 与模型组比较,柴胡救肺方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细胞 IL-10 mRNA 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 IL-1β、IL-1ɑ、CCL11、CCL24、CCL26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01);柴胡救肺方含药血清低剂量组细胞上清液中的 IL-1β 含量明显降低(P<0.05);柴胡救肺方含药血清中剂量组细胞上清液中的 IL-10 含量明显升高(P<0.05),IL-1β、CCL24、CCL26 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01);柴胡救肺方含药血清高 剂量组细胞上清液中的 IL-10 含量显著升高(P<0.01),IL-1β、IL-1ɑ、CCL11、CCL24、CCL26 的含量显著下 降(P<0.05,P<0.01,P<0.001);柴胡救肺方含药血清低剂量组细胞的 p-STAT3/STAT3 蛋白表达比值显著降 低(P<0.001),柴胡救肺方含药血清中、高剂量组细胞的 p-NF-κB p65/NF-κB p65、p-STAT3/STAT3 蛋白表 达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P<0.001);柴胡救肺方含药血清组(10%)、BAY 11-7082 组、柴胡救肺方含药 血清(10%)+BAY 11-7082 组细胞的 p-STAT3/STAT3 蛋白表达比值及 IL-1β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 0.001)。结论 柴胡救肺方可能通过作用于 NF-κB/STAT3 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抑制 IL-1β 的合成,从而发挥 抗 COVID-19 的作用。

  • 周琳,庄珊珊,林晨,林隆,洪芳,林思荣,黄鸣清

    Abstract: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益心舒胶囊中 19 种皂苷类成分含量的 方法,并对不同批次的益心舒胶囊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 Thermo Fisher Scientfic Accucore Phenyl Hexyl 色谱柱(2.1 mm×100 mm,2.6 μm),以含 0.1% 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 0.4 mL·min-1 , 柱温 35 ℃;质谱采用加热型电喷雾离子源,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模式下进行 19 种皂苷类成分定 量测定,并对不同批次益心舒胶囊中皂苷类成分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19 种皂苷类成分[三七皂苷 R1、人 参皂苷 Re、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f、人参皂苷 F3、人参皂苷 Rg2、人参皂苷 Ra2、人参皂苷 Rb1、人参皂 苷 Ro、三七皂苷 Fc、人参皂苷 Rc、人参皂苷 Ra1、人参皂苷 Rb2、人参皂苷 Rb3、人参皂苷 Rd、三七皂苷 Fe、20(S)-人参皂苷 Rg3、20(R)-人参皂苷 Rg3、人参皂苷 Rg5]在相应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8 0), 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 RSD 均 ≤ 4.85%,平均回收率 97.03%~100.93%(RSD ≤ 4.87%)。10 批次益心舒胶 囊中均检出 19 种皂苷类成分,平均含量范围为 2.67~1 110.40 μg·g-1 。聚类分析显示,10 批样品分为 2 组, S4、S6、S8、S9、S10 为Ⅰ组,S1、S2、S3、S5、S7 为Ⅱ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出变 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 的成分有人参皂苷 Rb1、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2、人参皂苷 Rg5、人参皂苷 Re、 人参皂苷 Rc、人参皂苷 Rd、人参皂苷 Ro,可作为区分不同批次样品间差异的主要成分。结论 该方法能够 快速实现对益心舒胶囊中 19 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可为其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 宋舒雨,张米娜,张刘强,李医明

    Abstract:

    目的 建立玄参中单糖(果糖、葡萄糖)和低聚糖(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并 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 法来源玄参及市售玄参饮片中单糖(果糖、葡萄糖)和低聚糖(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含量,并采用聚类分 析、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来源玄参及市售玄参饮片的质量差异。结果 2 种单糖和 3 种 低聚糖分离度良好。果糖、葡萄糖、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在 25.43~508.50、55.60~556.00、57.00~570.00、 43.00~430.00、156.65~3 133.0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6.43%~ 101.29%,RSD 为 1.02%~2.90%。果糖、葡萄糖、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在 38 批不同玄参样品中的含量分别 为 8.05~52.32、6.76~81.15、12.36~104.69、11.13~117.18、269.38~869.12 mg·g-1 。除了产自贵州道真的冻 干玄参样品(S5)外,其他产地的玄参样品中水苏糖含量均高于 60%。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8 批 不同玄参样品主要分为两类,大部分冻干(FDM)玄参样品和短时(<12 h)蒸制(TPM1)样品为一类;发汗 (WPM)玄参样品和长时间(≥12 h)蒸制(TPM2)样品聚为一类。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 灵敏度高,易于操作,可为优化玄参炮制工艺参数、推进产地加工一体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王艺璇,黄佳欣,曾曼玲,周慧娴,王涛

    Abstract:

    目的 以盐酸青藤碱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一系列青藤碱硝酸酯衍生物,提高青藤碱的抗肿瘤活 性。方法 以盐酸青藤碱为原料,通过亲核加成、溴代反应、Suzuki 偶联反应等反应,合成 11 个芳香取代青 藤碱-硝酸酯衍生物(5 个 6-腙基青藤碱-硝酸酯衍生物与 6 个 1-芳香取代青藤碱-硝酸酯衍生物),并通过红外 光谱(IR)、核磁共振(NMR)和高分辨率质谱(HR-MS)进行结构确证。采用 Griess 法测定各衍生物的体外 NO 释放量;噻唑蓝(MTT)法评估各衍生物对人源肿瘤细胞(宫颈癌 Hela 细胞、肝癌 HepG2 细胞、肺癌 A549 细胞 和结肠癌 HT-29 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共合成 11 个芳香取代青藤碱-硝酸酯衍生物,其结构通过 IR、NMR、HRLC-MS 确证。体外 NO 释放量测定结果显示,3 种衍生物[4-4’-硝氧丁氧基-6-4’-吡啶腙基 青藤碱(SIN01)、1-4’-三氟甲氧基苯基-4-4’-硝氧丁氧基青藤碱(SIN08)、1-4’-三氟甲氧基苯基-4-5’-硝 氧戊氧基青藤碱(SIN09)]表现出较好的体外 NO 释放能力。MTT 法测试结果显示,部分芳香取代青藤碱-硝酸 酯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衍生物 SIN08、SIN09 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对 Hela 和 HT-29 细胞株的细胞 增殖抑制作用均强于阳性药物(顺铂),而 SIN08 对 HepG2 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与顺铂相当。结论 芳香 取代青藤碱-硝酸酯衍生物 SIN08 表现出优秀的抗肿瘤活性,具有开发为高效抗癌药物的潜力,值得开展进一 步研究。

  • 梁瑞华,吴小叶,张丽霞,王海燕

    Abstract:

    目的 观察健脾祛湿消脂方(JQXF)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利用网络药理学 方法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1)选取 2023 年 10 月至 2024 年 4 月在惠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脾虚湿阻型 MASH 患者 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易善复口服,每次 456 mg,每日 3 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JQXF 口服治疗,每日 1 剂,两组疗程均为 4 周。观察指标:①肝脏脂肪受控衰减 参数(CAP)数值;②肝功能及糖脂代谢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γ-谷氨酰转移酶(GGT)、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 (F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③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④中医证候积 分。(2)通过 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检索、筛选 JQXF 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 GeneCards 数据库检索、筛选 MASH 疾病相关靶点;对 MASH 疾病相关靶点与 JQXF 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取交 集,即为 JQXF 治疗 MASH 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 STRING 12.0 平台构建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 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 Cytoscape 3.10.2 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核心靶点”网络,筛选出 JQXF 治疗 MASH 的关键靶点与关键活性成分;通过 DAVID 平台对潜在作用靶进行 GO 功能及 KEGG 通路富集分析;对 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 ALT、AST 水平均明显降 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ALT、AST、GGT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肝脏 CAP 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 CAP 值 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 TG、LDL-C、FINS 水平及 HOMAIR 均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的血清 TG、LDL-C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 TNF-α、IL-6、MDA 水 平均明显降低(P<0.05),SOD、GSH-Px 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 TNF-α、IL-6、MDA 水 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Px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各中医症状积分及 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0%(27/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6.6%(20/30,P<0.05)。(2)经筛选去重后得到 JQXF 活性成分共 102 个、作用靶点 251 个, 得到 MASH 疾病相关靶点 1 032 个,二者映射取交集得到 JQXF 治疗 MASH 的潜在作用靶点 105 个。根据拓扑 参数综合筛选出 JQXF 治疗 MASH 的关键靶点 9 个(AKT1、TNF、TP53、IL6、PPARG、JUN、STAT3、ESR1、 PTGS2),关键活性成分 7 个(槲皮素、山柰酚、川陈皮素、木犀草素、黄芩素、柚皮素、丹参酮ⅡA)。潜在作 用靶点主要涉及炎症反应、PI3Ks/Akt 信号转导调节、细胞对缺氧的反应、经典 NF-κB 信号转导反应的正调控 等生物过程,以及 TNF、NAFLD 等信号通路。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均能稳定结合,尤其是槲皮素、木犀 草素与 AKT1、PTGS2 均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 JQXF 能够降低 MASH 患者肝脏脂肪变,改善其临床症状、 肝功能、糖脂代谢指标、氧化应激及炎症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木犀草素、黄芩素等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 PPARG、AKT1、PPARA、TNF、STAT3、JUN 等关键靶点,调控 PI3K/Akt/ Nrf2、TNF、NF-κB 等信号通路。

  • 常蕊,钟溢源,黎颖雪,肖晓燕,王思琪,李思琪,庞龙

    Abstract: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组方规律,筛选出核心处方,并 探讨核心处方治疗 DME 的关键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 (1)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 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有关中医药治疗 DME 的文献处方数据,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等 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并筛选出中医药治疗 DME 的核心处方。(2)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 平台(TCMSP)获取核心处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 GeneCards、TTD 和 OMIM 平台获取 DME 相关疾病 靶点,并取二者交集靶点。采用 Cytoscape 软件建立核心处方-活性成分-药效靶点网络,获取核心处方治疗 DME 的核心成分。利用 4 907 种血浆蛋白和 2 821 种蛋白质比值的 GWAS 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建立 血浆蛋白和蛋白质比值与糖尿病性黄斑病变(DM)的因果关联,并将 MR 分析的结果与药效靶点进行合并,筛 选出核心处方治疗 DME 的核心靶点。采用 AutoDock Vina 软件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1)共纳入方剂 206 首,涉及中药 164 味。中医药治疗 DME 的中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 常用中药有茯苓、黄芪、白术、泽泻和当归等。治疗中药的药味多甘、苦;药性以温为主,寒次之;多归于 肝、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茯苓-白术、茯苓-泽泻、当归-川芎-茯苓等药对,筛选出核心处方为茯苓-泽 泻-川芎-车前子-赤芍-熟地黄-当归。(2)核心处方包含 52 个活性成分、4 254 个作用靶点,治疗 DME 的核心 成分有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黄芩素、杨梅酮、常春藤皂苷元、鞣花酸、高车前素、谷甾醇、白藜芦 醇等。MR 分析及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检验确定了 72 种血浆蛋白和 21 种蛋白质比值与 DM 存在因果关联。 HSPB1、BAX、CTRB1(风险因素)和 MMP3(保护因素)及临床已验证的靶点 VEGFA、ANG2 为核心靶点。治疗 机制主要涉及 AGE-RAGE、IL -17、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TNF 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处方 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豆甾醇、黄芩素等能与核心靶点稳定结合。结论 中药复方治疗 DME 常采用补虚 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其中茯苓-泽泻-川芎-车前子-赤芍-熟地黄-当归是治疗 DME 的核心处方。其 主要活性成分能够通过作用于 HSPB1、BAX、VEGF、ANG2 等关键靶点,参与 AGE-RAGE 等通路的调控,从 而发挥治疗 DME 的作用。

  • 罗朝磊,渠景连

    Abstract: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第 2 版)(以下简称《大辞典》) 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肺痿”“肺痹”为关键词筛选《大辞典》中治疗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处方,依托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用药规律分析及处方挖掘,同时筛选出 经典核心方,运用 TCMSP、Herb 及 SwissTargetPrediction 等数据库对核心方进行中药成分筛选及靶点预测,结 合 Genecards 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通过 Venny 平台构建韦恩图获取交集,利用 STRING 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 络,采用 Cytoscape 构建“经典核心方-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通过 Metaspace 进行 GO 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运用 AutoDockTools、OpenBabel 进行分子对接,以 PyMOL 实现可视化。结果 《大辞 典》中潜在的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处方 222 首,中药 298 味,高频药物 24 味,核心药物组合 4 类,用药以养 肺活血、化痰止咳为主,契合特发性肺纤维化气阴两虚、瘀痰阻络的病机。同时挖掘出 10 首经典方剂,其中 相似度最高的“清肺汤”确立为经典核心方,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其含有槲皮素、山柰酚、天竺葵 色素等活性成分 62 个,作用于 MMP9、AKT1、TNF、HIF1A 等靶点,涉及激素反应、细胞迁移调控、HIF-1、 Th17 分化、AGE-RAGE 等多种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证实其关键成分与靶点结合稳定。结论 《大辞典》 中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遵循标本兼治原则,经典核心方清肺汤清养合治,化痰止咳,可以多靶点、多通 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张亚南,陈曦,黄甜甜,唐烨,迮侃,王冬梅

    Abstract: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海派名医顾乃芳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 制。方法 收集上海市中医医院门诊病历系统中顾乃芳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处 方,建立中药治疗特应性皮炎数据库。通过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挖掘核心组方药物;借助网络药理学预测核心 组方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结果 共纳入患者 350 例,1 020 首处方, 233 味中药。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获得核心组方药物:金银花、蝉蜕、五味子、乌梅、赤芍、牡丹皮、地 黄、黄芩、土茯苓、徐长卿、僵蚕。网络药理学预测核心中药活性成分 59 个,潜在靶点 77 个。通过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确定 5 个核心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转导 及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干扰素 γ(IFNG)、白细胞介素 1β(IL1B)。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 路分析发现,核心中药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白细胞介素 17(IL17)、TNF、Janus 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JAK-STAT)等信号通路作用于特应性皮炎。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与 IL6、黄芩素与 STAT3,β-谷甾醇 与 TNF 等都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及稳定性。结论 顾乃芳治疗特应性皮炎基本思路为清热凉血,利湿祛风, 核心药物主要成分以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为代表,这些成分通过 IL17、TNF、JAK-STAT 等信号通路作 用于 IL6、TNF、STAT3 等靶点,可为中医治疗特应性皮炎药物的筛选提供参考。

  • 关之玥,张心怡,张晓维,邱瑞瑾,商洪才

    Abstract:

    目的 系统回顾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及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事件/反应的情况,并分析不良事件/反 应报告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SinoMed)、Embase、PubMed 及 Cochrane Library 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 2012 年 1 月—2022 年 5 月,收 集、筛选、提取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中报告的不良事件/反应信息,形成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常见不良事 件/反应的初步清单。从 2017 年及 2021 年《国家医疗保险目录》、2018 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世界卫生 组织基本药物清单》 中选择适应症包含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从药品说明书中提取药物不良反应信息。最 后,综合系统评价与西药/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信息提取结果,对结局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及合并。结果 最终纳 入 85 篇文献,提取得到 107 个不良事件/反应;纳入 2 种西药和 4 种中成药,提取 37 种不良反应;对结局指 标进行规范化处理及合并后获得 70 个不良事件/反应,形成了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常见不良事件/反应清单。 发现临床研究及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事件/反应存在指标表述不规范、分类不明确、报告有缺失等问题。 结论 建立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价核心指标集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研究者报告不良事件/反应提 供参考,减少临床研究不良事件/反应报告的异质性,以及促进临床研究质量的提高。

  • 张致睿,刘长兴,王佳娣,刘悦,姚靖

    Abstract:

    清眩润目饮由经典名方增液汤化裁而成,具有补脾益肺、抗炎、抗氧化及调节水液代谢等多种药理作 用。该文通过系统总结清眩润目饮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并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论原则进行预测 分析,确定梓醇、地黄苷 D、哈巴苷、哈巴俄苷、鲁斯可皂苷元、麦冬皂苷 D、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 米醇苷、石斛酚、芦丁、绿原酸、白术内酯Ⅰ、Ⅱ、Ⅲ、苍术酮、桔梗皂苷 D、连翘酯苷 A、甘草苷和甘草酸 共 19 种成分可作为清眩润目饮的质量评价标志物。这些成分具有专属性强、可测性高的特点,可作为后续研 究和生产中的重要指标,以进一步结合药材、饮片及制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构建全过程可追溯的清眩润目饮质 量控制体系,可确保其质量的稳定性及可控性。

稿件采编系统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