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35卷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巨噬细胞极化调控心肌细胞代谢重塑探讨暖心康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纤维化的机制
    林祉均,何欢,陈梓欣,陈洁,方红城,王陵军
    2024, 35(11):1637-1644.
    [摘要](3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基于巨噬细胞极化调控心肌细胞代谢重塑探讨暖心康 (红参、毛冬青) 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1) 将 C57BL/6J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 3 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暖心康组 (1.65 g•kg-1) ,每组10 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术复制心肌梗死小鼠模型。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4 周。采用 Masson 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纤维化;qPCR 法检测心脏组织中 LDHA、HK2、CD36、CPT-1A、PPAR-γ、PGC-1α、Ndufa8、SDHd、Cyc1、Cox4i2、CD86、iNOS、TNF-α mRNA 表达水平;ELISA 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 IL-1β 的水平。(2) 采用脂多糖诱导 RAW264.7 巨噬细胞向促炎型巨噬细胞极化,制备促炎型巨噬细胞上清液,将其作用于HL-1 心肌细胞模型。HL-1 心肌细胞分组与 RAW264.7 巨噬细胞分组相同:空白血清对照组 (含 5% 空白血清+5% 胎牛血清的培养基) 、暖心康含药血清组 (含 5% 暖心康含药血清+5% 胎牛血清的培养基) 、脂多糖组 (含5% 空白血清+5% 胎牛血清的培养基+200 μg•mL-1脂多糖) 和暖心康含药血清+脂多糖组 (含 5% 暖心康含药血清+5% 胎牛血清的培养基+200 μg•mL-1脂多糖) ,均干预 24 h。采用油红 O 染色检测心肌细胞中脂质分布情况;DCFH-DA 荧光探针检测细胞 ROS 水平。结果 (1) 与模型组比较,暖心康组小鼠心脏组织胶原沉积面积显著减少 (P<0.01) ,且梗死区域局部室壁损伤程度减轻;心脏组织中 LDHA、HK2、CD36、CPT-1A、PPAR-γ、Ndufa8、SDHd、Cyc1、Cox4i2、CD86、iNOS、TNF- α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 ,PGC-1α mRNA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 ;血清 IL-1β 水平显著降低 (P<0.001) 。 (2) 与脂多糖组比较,暖心康含药血清+脂多糖组 HL-1 心肌细胞胞浆内的脂滴沉积明显减少 (P<0.05) ,ROS 水平显著降低 (P<0.001) 。结论 暖心康能够减轻心肌梗死小鼠的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型巨噬细胞极化,降低炎症水平,减少 ROS 生成,降低心脏组织糖酵解水平,改善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代谢有关。
    2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何岳珍,李玉霞,史正刚
    2024, 35(11):1645-1651.
    [摘要](2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开胃增食合剂 (苍术、茯苓、鸡内金、乌梅等) 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50 只 SD 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生菌组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0.405 g•kg-1)及中药高、低剂量组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11.4、5.7 g•kg-1),每组 10 只。采用病因模拟法复制厌食症幼龄大鼠模型,通过摄食量、体质量变化评价模型复制效果。灌胃给药 (10 mL•kg-1),每天 1 次,连续 42 d。采用HE 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屏障超微结构;ELISA 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2(IL-22) 水平;RT-PCR 及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密封蛋白 1(Claudin-1)、闭合蛋白(Occludin) 、闭锁小带蛋白 1 (ZO-1)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摄食量、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 ;结肠黏膜损伤严重,细胞间连接部分断裂,桥粒密度下降;血清 IL-22 水平显著降低 (P<0.01) ;结肠组织中 Claudin-1、Occludin、ZO-1 mRNA 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 (P<0.01)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摄食量、体质量明显升高 (P<0.05);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细胞间连接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血清IL-22 水平显著升高 (P<0.01) ;结肠组织中 Occludin、ZO-1 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 (P<0.05,P<0.01) ;益生菌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中 Claudin-1、Occludin、ZO-1 mRNA 表达及 Claudin-1 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可能通过调节 IL-22 水平及肠道屏障相关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 表达,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黏膜屏障发挥保护作用,从而增加其摄食量和体质量。
    3  扶正化纤方调控 PI3K/AKT/BAD 信号通路对肝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及机制
    孙竞然,卢秉久,郑佳连,孙晓宁,肖璐嘉
    2024, 35(11):1652-1660.
    [摘要](2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基于 PI3K/AKT/BAD 信号通路探讨扶正化纤方对肝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 20% 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 0.2 mL,每周 3 次,连续 4 周,复制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将 C57B/L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安络化纤丸组 (0.78 g•kg-1) 以及扶正化纤方低、中、高剂量组 (3.1、6.2、12.4 g•kg-1) ,每组 6 只。灌胃给药 (10 mL•kg-1) ,每日 1 次,持续 4 周。使用小动物超声仪检测肝脏弹性值;HE、Masson、天狼星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 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HA) 、层黏蛋白 (LN) 、Ⅲ型前胶原(P-ⅢC) 及Ⅳ型胶原 (Ⅳ-C) 水平;qRT-PCR 及 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脏组织中 AKT、BAD、Bax、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肝脏组织中 α-SMA 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肝质量明显降低 (P<0.05,P<0.01) ;肝脏弹性值显著升高 (P<0.01) ;胶原纤维面积占比显著升高 (P<0.01) ;血清 HA、LN、P-ⅢC、Ⅳ-C 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1) ;肝脏组织 α-SMA 阳性表达面积占比显著升高 (P<0.01) ,AKT、Bcl-2 mRNA 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 (P<0.01) ,BAD、Bax mRNA 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 (P<0.01)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的体质量、肝质量均明显升高 (P<0.05,P<0.01) ;肝脏弹性值均显著降低 (P<0.01) ;胶原纤维面积占比均显著降低 (P<0.05,P<0.01) ;血清 HA、LN、P-ⅢC、IV-C 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 ;肝脏组织 α-SMA 阳性表达面积占比显著降低 (P<0.01) ,Bcl-2 mRNA 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 (P<0.01) ,AKT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 (P<0.01) ,BAD、Bax mRNA 表达显著上调 (P<0.01) 。扶正化纤方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 AKT mRNA 表达显著下调 (P<0.01) ,Bax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 (P<0.01) ;扶正化纤方低、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 BAD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 (P<0.01) 。结论 扶正化纤方可能通过 PI3K/AKT/BAD 信号通路调控下游 Bcl-2、Bax 蛋白表达,促进活化肝星状细胞 (HSC) 凋亡,减少细胞外基质 (ECM) 及胶原纤维合成,从而改善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肝内纤维间质沉积。
    4  基于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探讨四味黄芪散对高原低氧致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李从艺,曹旺杰,苏韫,龚红霞,刘永琦,和建政,郭家旺,张鑫珏
    2024, 35(11):1661-1668.
    [摘要](2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基于 PERK/eIF2α/ATF4/CHOP 信号通路探讨四味黄芪散 (藏黄芪、藏红花、川芎、沉香) 对高原低氧致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 (诺迪康,0.125 g•kg-1•d-1) 以及四味黄芪散低、中、高剂量组 (3.255、6.510、13.020 g•kg-1•d-1) ,每组 10 只。四味黄芪散各剂量组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14 d;阳性药物组给予诺迪康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给药 7 d。采用实验动物低压模拟舱复制高原低氧致脑损伤大鼠模型,低氧暴露持续 7 d。采用 HE 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TUNEL 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TBA 法、微板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 (MDA) 、谷胱甘肽 (GSH) 的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 p-PERK/PERK、p-eIF2α/eIF2α、ATF4、CHOP 蛋白表达水平;RT-qPCR 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 PERK、eIF2α、ATF4、CHOP mRNA 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 CA1 区锥体细胞水肿,排列不规则,胞质疏松淡染;海马 CA1 区红色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1);脑组织中 MDA 含量显著升高(P<0.01),GSH 活性显著降低(P<0.01);脑组织中 p-PERK/PERK、p-eIF2α/eIF2α、ATF4、CHOP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1) ,PERK、eIF2α、ATF4、CHOP mRNA表达显著上调 (P<0.01) 。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及四味黄芪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海马 CA1 区锥体细胞排列紧密,边界较清,细胞水肿得到改善;海马 CA1 区的红色荧光强度明显减弱 (P<0.05) ;脑组织中 MDA含量显著降低 (P<0.01) ,GSH 活性显著升高 (P<0.05,P<0.01) 。四味黄芪散高、中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p-PERK/PERK、p-eIF2α/eIF2α、ATF4、CHOP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0.05,P<0.01) ,PERK、eIF2α、ATF4、CHOP mRNA 表达显著下调 (P<0.05,P<0.01) ;四味黄芪散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 p-eIF2α/eIF2α、CHOP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0.05,P<0.01) ,eIF2α、CHOP mRNA 表达显著下调 (P<0.05,P<0.01) 。结论 四味黄芪散能改善高原低氧致脑损伤大鼠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水肿,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减少脑组织细胞凋亡,可能与其调控 PERK/eIF2α/ATF4/CHOP 信号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有关。
    5  虎金方调节SIRT1/PGC1α信号通路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小鼠的脂质代谢研究
    张梓煊,施家希,刘付轩,梁齐,王利胜,施旭光
    2024, 35(11):1669-1676.
    [摘要](2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 (SIRT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 共激活因子 1α (PGC1α) 通路探讨虎金方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MAFLD) 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 6 组: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 (48 mg•kg-1) 及虎金方高 (21.24 g•kg-1) 、中 (10.62 g•kg-1) 、低 (5.31 g•kg-1) 剂量组。通过给予高脂饲料连续饲喂 10 周复制 MAFLD 小鼠模型。从第 11 周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 (10 mL•kg-1) ,每日 1 次,连续给药 4 周。采用 HE 及油红 O 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水平;RT-PCR 及 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脏组织 SIRT1、PGC1α、核呼吸因子 1 (NRF1) 、线粒体转录因子 A (TFAM) 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肝质量及肝脏系数显著升高 (P<0.01) ;NAS 病理评分、脂滴面积占比显著升高 (P<0.01) ;血清 TC、TG、LDL-C、ALT、AST 水平显著升高 (P<0.01) ,HDL-C 水平显著下降 (P<0.01) ;肝脏组织中 SIRT1、PGC1α、NRF1、TFAM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0.01)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的体质量、肝质量均显著降低 (P<0.01) ,水飞蓟宾组和虎金方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肝脏系数显著降低 (P<0.05,P<0.01) ;各给药组小鼠的 NAS 病理评分、脂滴面积占比及血清 TG、LDL-C、ALT、AST 水平显著降低 (P<0.05,P<0.01) ,水飞蓟宾组和虎金方低、高剂量组血清 HDL-C 水平显著升高 (P<0.01) ,水飞蓟宾组和虎金方高剂量组血清 TC 水平显著降低 (P<0.05,P<0.01) ;各给药组小鼠肝脏组织中SIRT1、TFAM mRNA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水飞蓟宾组和虎金方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PGC1α、NRF1 mRNA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5,P<0.01) ;水飞蓟宾组和虎金方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SIRT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水飞蓟宾组和虎金方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 PGC1α、NRF1、TFAM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5,P<0.01) 。结论 虎金方可能通过调控 SIRT1/PGC1α通路来影响肝脏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减少线粒体氧化应激,促进肝脏脂质代谢,减轻脂质沉积,从而发挥缓解MAFLD 的作用。
    6  顽癣敌软膏调控JAK2/STAT3炎症信号通路治疗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作用机制研究
    李兆佳,林柳青,刘靖,詹雅娴,谢慧仪,章秀冰,郑玉莹,刘方乐,林宝琴
    2024, 35(11):1677-1686.
    [摘要](2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考察顽癣敌软膏 (WXD) 对银屑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背部皮肤连续涂抹 7 d 咪喹莫特建立银屑病模型。时-效关系研究,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WXD 第 1、2、3、4 天给药组及糠酸莫米松组,每日涂抹药物一次。量-效关系研究,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WXD 1、2、3 次组及糠酸莫米松组,从造模第 4 天开始给药。通过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和病理观察进行药效评价;采用qRT-PCR 法检测皮肤 TNF-α 和 IL-1β mRNA 的表达;ELISA 法检测 IL-23、IL-17A、5-HT、组胺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和 p-JAK2 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 p-STAT3 蛋白表达。结果 时-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WXD 第 1、2、3、4 天给药组的 PASI、棘层厚度、棘层杵状突起长度、棘层杵状突起面积/棘层面积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量-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WXD 1 次组效果更佳(P<0.05,P<0.01)。WXD 可明显降低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 MPO、p-JAK2、p-STAT3 蛋白表达及IL-23、IL-17A 水平,降低皮肤 TNF-α 及 IL-1β mRNA 表达,降低血清 5-HT 和组胺水平(P<0.05,P<0.01)。结论 顽癣敌软膏在造模同时进行预防给药和在银屑病症状明显时进行治疗给药的两种给药方式均有效,以每日给药1次治疗银屑病效果最佳,其机制与下调 JAK2/STAT3 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7  基于TGFβ1介导的上皮-间充质转化探讨重楼皂苷Ⅰ抑制胶质母细胞瘤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
    张乘源,石雅馨,张东,程彦昊,吴秀杰,衡雪源
    2024, 35(11):1687-1697.
    [摘要](2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与实验验证探究重楼皂苷 I 调控上皮-间充质转化 (EMT) 抑制胶质母细胞瘤(GBM) 侵袭、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 (TCGA) 数据库筛选胶质母细胞瘤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 并进行富集分析,探究其发病相关的作用机制。将预测得到的重楼皂苷 I 靶点与疾病的 DEGs 取交集,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验证,以明确重楼皂苷 I 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潜在分子机制。基于以上生物信息学结果,进行体外实验验证。以不同浓度的重楼皂苷 I 分别干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 LN229 和 U251 后,细胞增殖与细胞毒性检测法 (CCK-8) 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Immunoblotting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钙黏蛋白 1 (CDH1) 、钙黏蛋白 2 (CDH2) 、波形蛋白 (VIM) 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GEPIA) 分析胶质母细胞瘤与正常组织中 CDH2、TGFβ1、VIM 的表达差异,预测其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 基于生物信息学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 CDH1、CDH2 和 TGFβ1 等 7 个关键靶点,富集分析发现与EMT 生物过程及 TGFβ 信号通路关系密切。不同浓度的重楼皂苷 I 分别干预 LN229 与 U251 后细胞活性明显降低 (P<0.05,P<0.01) 。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 I 可明显抑制 LN229 和 U251 细胞的侵袭 (P<0.01) 及迁移能力 (P<0.05,P<0.01) ,下调 TGFβ1、CDH2、VIM 蛋白并上调 CDH1 蛋白表达水平 (P<0.05,P<0.01) ,呈剂量依赖效应 (P<0.01) 。GEPIA 分析发现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 CDH2、TGFβ1 和 VIM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P<0.05) ,其中 TGFβ1 和 VIM 的高表达可能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关键因素 (P<0.05) 。结论 重楼皂苷 I 可通过 TGFβ1 介导的 EMT 进程,抑制 LN229 与 U251 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为临床精准治疗和中药小分子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与证据支持。
    8  麦冬皂苷D调节SphK1/S1P/S1PR1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炎症的影响
    赵志成,梁国英
    2024, 35(11):1698-1704.
    [摘要](2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麦冬皂苷 D 调节鞘氨醇激酶 1 (SphK1) /1-磷酸鞘氨醇 (S1P) /鞘氨醇 1 磷酸酯受体 1 (S1PR) 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 大鼠心肌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 MIRI 组、麦冬皂苷 D 组、SphK1 激活剂 (K6PC-5) 组、麦冬皂苷 D+K6PC-5 组、假手术组,每组 12 只。除假手术组外,其它组大鼠均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构建 MIRI 模型。建模成功后,立即给药处理,每日 1 次,持续 2 周。超声成像系统评估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心室分数缩短 (LVFS) 变化;HE 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病理;ELISA 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乳酸脱氢酶 (LDH) 、白细胞介素 (IL) -1β、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水平;TUNEL 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心肌组织中 Bim、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 阳性细胞数占比;Western Blot 法检测心肌组织中 S1P、SphK1、S1PR1 蛋白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MIRI 组大鼠心肌结构损伤、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减少、细胞核固缩且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LVFS、LVEF 降低 (P<0.05) ;心肌组织中 CK-MB、LDH、IL-1β、TNF-α 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Bim、Caspase-3 阳性细胞数占比及 S1P、SphK1、S1PR1 蛋白水平升高 (P<0.05) 。与 MIRI 组比较,麦冬皂苷D 组大鼠心肌结构损伤、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减少、细胞核固缩及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现象有所缓解;LVFS、LVEF 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 CK-MB、LDH、IL-1β、TNF-α 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Bim、Caspase-3 阳性细胞数占比及 S1P、SphK1、S1PR1 蛋白水平降低 (P<0.05) 。K6PC-5 逆转了麦冬皂苷 D 对MIRI 大鼠心功能障碍、心肌炎症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P<0.05) 。结论 麦冬皂苷 D 抑制 MIRI 大鼠心肌炎症及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 SphK1/S1P/S1PR1 通路有关。
    9  白藜芦醇调节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黄丽,陈玉芳,黄燕飞,吕海琴
    2024, 35(11):1705-1712.
    [摘要](1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 B1 (HMGB1) /Toll 样受体 4 (TLR4) /核因子 κB (NF-κB) 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 (ACI) 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梗死组、白藜芦醇组、HMGB1激活剂 (重组大鼠 HMGB1 蛋白,rRHMGB1) 组、白藜芦醇+rRHMGB1 组,每组 18 只。除空白组外,其它组大鼠均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构建急性脑梗死模型,建模成功后 1 h 开始给药处理,每日给药 1 次,持续 7 d。检测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比率变化;ELISA 法检测梗死区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白细胞介素 (IL) -1β 和 IL-6 水平;尼氏染色检测梗死区脑组织存活的神经元数量;TUNEL 染色检测梗死区脑组织的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 法检测脑组织中 Bcl2 相关 X 蛋白 (Bax) 、TLR4、裂解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3 (Cleaved Caspase-3) 、HMGB1、p-NF-κB p65 蛋白。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梗死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比率,梗死区脑组织中 TNF-α、IL-1β、IL-6 水平,神经元凋亡率及 Bax、TLR4、Cleaved Caspase-3、HMGB1、p-NF-κB p65 蛋白均升高 (P<0.05) ;梗死区脑组织中存活的神经元数量降低 (P<0.05) 。与梗死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及白藜芦醇+rRHMGB1 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比率,梗死区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 水平,神经元凋亡率及 Bax、TLR4、Cleaved Caspase-3、HMGB1、p-NF-κB p65 蛋白均降低 (P<0.05) ;梗死区脑组织中存活的神经元数量升高 (P<0.05)。rRHMGB1 组上述对应指标变化趋势均比梗死组升高 (P<0.05) 。与白藜芦醇组比较,白藜芦醇+rRHMGB1 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比率,梗死区脑组织中 TNF-α、IL-1β、IL-6 水平,神经元凋亡率及 Bax、TLR4、Cleaved Caspase-3、HMGB1、p-NF-κB p65 蛋白均升高 (P<0.05) ;梗死区脑组织中存活的神经元数量降低 (P<0.05) 。结论 白藜芦醇改善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元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 HMGB1/TLR4/NF-κB 信号通路有关。
    10  温肾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石玉莹,傅靖然,陈靖雯,邓忠斌,曾彩芳
    2024, 35(11):1713-1721.
    [摘要](2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基于 16S rRNA 技术探讨温肾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 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新生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肾健脾方低、中、高剂量组及匹维溴铵组,每组8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母婴分离+醋酸刺激+束缚应激结合的方法建立 IBS-D 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大鼠给予低、中、高剂量的温肾健脾方或匹维溴铵,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均灌胃给药,连续 2 周。比较各组大鼠内脏敏感性、体质量、粪便含水量;苏木素-伊红 (HE) 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的病理组织学形态;16S rRNA 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粪便微生物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内脏感觉阈值显著降低 (P<0.05) ,粪便含水量显著升高 (P<0.05) 。给药后,与模型组对比,温肾健脾方高、中剂量及匹维溴铵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上升 (P<0.05) ,各给药组大鼠内脏感觉阈值显著升高 (P<0.05) ,粪便含水量显著降低 (P<0.05) 。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 α 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 (P>0.05) ,β 多样性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在属水平上,温肾健脾方高剂量可显著升高 IBS-D 大鼠杜氏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的丰度 (P<0.05) ,各剂量给药组大鼠阿克曼菌属的丰度较模型组显著下降 (P<0.05) ,温肾健脾方高、中剂量组大鼠拟普雷沃氏菌属、瘤胃球菌属的丰度显著下降 (P<0.05) 。结论 温肾健脾方可改善IBS-D 大鼠腹泻和内脏高敏感性的状态,这可能与其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有关。
    11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实验验证探讨复方金钱草颗粒对前列腺增生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龚小妹,潘柳伎,吴佩莹,欧春丽,李奕萱,王硕,候小利,夏祥华
    2024, 35(11):1722-1731.
    [摘要](3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实验验证探讨复方金钱草颗粒 (JQC) 对前列腺增生 (BPH) 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1) 通过 TCMSP 数据库检索广金钱草、车前草、光石韦、玉米须的活性成分,同时通过文献检索进行补充;利用 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CTD 数据库筛选 JQC 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 GeneCards、CTD、DRUGBANK、DisGeNET 数据库筛选 BPH 疾病相关靶点。对 JQC 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 BPH 疾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取交集,即得 JQC 治疗 BPH 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 STRING 11.5 数据库对 JQC 治疗 BPH 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蛋白互作 (PPI) 网络分析。利用 Metascape 平台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 GO 功能及 KEGG 通路富集分析。采用 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 JQC 治疗 BPH 的关键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利用 AutoDock Vina 软件进行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 (2) 将 60 只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前列舒通胶囊组 (0.324 g•kg-1) 及 JQC 高、中、低剂量组 (3.24、1.62、0.81 g•kg-1) ,每组10 只。采用去势联合注射丙酸睾酮诱导建立 BPH 大鼠模型。灌胃给药,每天 1 次,连续给药 30 d。摘取大鼠前列腺组织,称定质量并计算前列腺湿质量指数;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 COX-2、VEGF、PGE2 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 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 AKT1、p-AKT1、PI3K、p-PI3K、COX-2、VEGF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 共得到 JQC 活性成分作用靶点 260 个,疾病相关靶点 1 584 个,JQC治疗 BPH 的潜在作用靶点 (交集靶点) 125 个。PPI 网络分析发现 AKT1、TNF、TP53、IL1β、EGFR、CASP3、PTGS2 等靶点可能是 JQC 治疗 BPH 的重要靶点。JQC 治疗 BPH 的潜在作用靶点主要与 IL-17、HIF-1、TNF及 PI3K-Akt 通路相关。得到关键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芹菜素、车前子苷、芒果苷、夏佛塔苷、异牡荆苷,核心靶点为 PTGS2、AR、CASP3、IL6、PTGS1、AKT1 等。共有 24 对“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的分子结合能均≤-6 kcal•mol-1;PTGS2 蛋白受体与木犀草素、芹菜素等配体结合活性最好;AKT1 与车前子苷、芒果苷、木犀草素、芹菜素、夏佛塔苷、异牡荆苷等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 (2) 与模型组比较,JQC 高、中剂量组大鼠的前列腺湿质量与湿质量指数均明显降低 (P<0.05,P<0.01) ;大鼠前列腺腺体基底细胞肥大有明显缓解,腺腔大小相对规则,上皮细胞增生情况均有所改善;血清 COX-2、VEGF、PGE2 水平明显降低 (P<0.05,P<0.01) ;前列腺组织中的 p-AKT1、p-PI3K、PI3K、COX-2、VEGF 蛋白表达明显下调 (P<0.05,P<0.01) 。结论 JQC 对 BPH 具有明显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车前子苷、芒果苷、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来调控PI3K/Akt 信号通路,抑制 COX-2 的表达,减少 PGE2 释放,进而导致 VEGF 表达下调,抑制前列腺细胞增殖。
    12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的制萎扶胃丸干预胃癌前病变机制研究
    豆鹏程,火明刚,宋瑞平,左娇娇,袁学玲,舒劲
    2024, 35(11):1732-1740.
    [摘要](1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动物实验探究制萎扶胃丸干预胃癌前病变 (PLGC) 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 (TCMSP) 及相关文献筛选制萎扶胃丸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利用 GeneCards 数据库筛选胃癌前病变疾病靶点,二者的交集靶点即为制萎扶胃丸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 Cytoscape 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STRING 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然后筛选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使用 DAVID 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 (GO) 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富集分析;采用 AutoDockTools 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MNNG) 为主的五因素复合法进行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复制,采用 HE 染色法检测胃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 法检测胃组织 PI3K、AKT、TNF-α、IL-6、Caspase-3 蛋白表达。结果 共获得制萎扶胃丸活性成分 258 种及对应靶点 325 个,疾病靶点 1 294 个,二者交集靶点 (潜在作用靶点) 139 个。筛选出关键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关键靶点 AKT1、CASP3、IL-6、TNF 等。分析得到GO 相关条目 950 条,KEGG 相关通路 177 条,主要涉及 PI3K/AKT、MAPK、IL-17、TNF 及细胞凋亡等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β-谷甾醇与 AKT1、TP53、CASP3、IL-6、TNF 等度值前 10 位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结合活性和稳定性。动物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制萎扶胃丸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该组大鼠胃组织中 PI3K、p-PI3K、AKT、p-AKT、TNF-α、IL-6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05,P<0.01) ,Caspase-3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P<0.01) 。结论 制萎扶胃丸治疗胃癌前病变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征,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凋亡发挥干预作用,可能与调控 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1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三果汤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机制研究
    张艳娇,张娇,古建兴,李蓉,彭楚森,曾丽,范源
    2024, 35(11):1741-1750.
    [摘要](1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验证探究三果汤 (余甘子、毛诃子、诃子组成) 调节胰岛 β 功能治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 (TCMSP) 结合文献检索、SwissADME获取三果汤活性成分及预测靶点;通过 Drugbank、Genecards、OMIM、TTD 数据库获取糖尿病主要靶点;利用韦恩图 (Venn) 分析药物和疾病共有基因,采用 STRING 数据库及 CytoScape 3.8.0 软件构建“三果汤-成分-靶点-基因-疾病”共同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 (PPI) 网络,并通过 ClueGO、CytoHubba 可视化分析得到潜在作用基因靶点及其富集通路。将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三果汤低、中、高 (0.43、0.86、1.72 g•kg-1)剂量组,采用链脲佐菌素 (STZ) 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模型及相应药物干预。进行胰岛功能指数测算、病理切片染色及 PCR 检测。结果 三果汤共有 23 种活性成分,预测靶点 434 个,疾病基因 1 200 个,维恩 (Venn) 分析三果汤与糖尿病共有基因 146 个;三果汤治疗糖尿病主要与调节胰岛素分泌、葡萄糖跨膜运输、蛋白激酶的激活、促进血管生长以及 MAPK 联级反应等有关,涉及蛋白激酶 Bα (AKT1) 、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 (VEGFA)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 (MAPK1)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TGS2)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 3 (STAT3) 、Toll 样受体 4 (TLR4) 7 个核心靶点。动物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三果汤能增加 HOMA-β 指数 (P<0.01) ,促进胰岛体积、β 细胞恢复,减少 α 细胞数量;能明显上调大鼠胰腺组织中 AKT1、GAPDH 基因的表达 (P<0.001) ,下调 VEGFA、MAPK1、PTGS2、STAT3、TLR4 基因的表达(P<0.001,P<0.000 1) ,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结果的部分预测。结论 三果汤能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糖尿病的作用。证实其通过调节 AKT1、GAPDH、VEGFA、MAPK1、PTGS2、STAT3、TLR4 等 7 个关键靶点基因,从而调节胰岛 β 细胞功能,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14  基于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筛选夏枯草的质量标志物及质量评价
    陈伟英,陈秀萍,邝晓岚,李建龙,吴云山,刘博,陈志霞
    2024, 35(11):1751-1758.
    [摘要](2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筛选夏枯草的质量标志物,并建立其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利用 UPLC Q Exactive Plus Orbitrap 高分辨液质联用仪进行全成分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夏枯草的指纹图谱,对 20 批次夏枯草药材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筛选夏枯草的质量标志物并测定含量。综合分析相关的文献数据,研究不同产地夏枯草的迷迭香酸含量变化,进而评价药材质量。结果 从夏枯草中共鉴定出 72 个化合物,其中有机酸类化合物 36 个,占总数的 50%;20 批次夏枯草的指纹图谱中共标记了 8 个共有峰,指认出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和迷迭香酸 4 个成分,各批次之间的相似度大于 0.900。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可能是夏枯草的潜在质量标志物。测定 20 批次夏枯草中迷迭香酸含量,发现有 5 个批次不合格。综合文献分析了158 批次夏枯草,发现迷迭香酸含量的整体合格率为 59.77%。结论 迷迭香酸是夏枯草的潜在质量标志物,其含量能有效地评价不同产地夏枯草药材的质量。
    15  紫杉醇外泌体的载药工艺优化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梁敏杰,梁乐谊,郑兆广,李绮晴,莫菲娆,赵玲,王岩,王婴
    2024, 35(11):1759-1766.
    [摘要](2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优化紫杉醇 (PTX) 外泌体给药系统的载药工艺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开发新型抗肝癌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BMSCs-Exo) ;电穿孔法包载紫杉醇,以药物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载药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杉醇外泌体 (Exo-PTX) 的载药量及考察释药行为;CCK-8 法检测 Exo-PTX 对肝癌细胞 HepG2 增殖的抑制作用;溶血实验评价 Exo-PTX 的安全性。结果 Exo-PTX 的最佳电穿孔法载药工艺条件为:PTX 药物浓度 81.80 μg•mL-1、电压 0.6 mV、电击次数8 次,Exo-PTX 的平均包封率为 (22.38±0.08) %。同时 Exo-PTX 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且在微酸性的肿瘤微环境下可加速释放,在模拟正常体液和肿瘤环境下,48 h 时的累计释放度分别为 (49.35±0.67) %、 (61.94±0.43) %。Exo-PTX 对体外 HepG2 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无溶血风险。结论 在最佳载药工艺条件下制备的 Exo-PTX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肝癌作用,并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缓释性良好,为 PTX 制剂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依据。
    16  黄芪建中汤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刘杨,顾晋亿,姜雯钰,葛胜宇,金莉莉,关皎,朱鹤云
    2024, 35(11):1767-1771.
    [摘要](1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建中汤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以制备软材的难易程度、制粒的难易程度、颗粒成型性及溶化性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法优化黄芪建中汤颗粒的成型工艺;以颗粒成型性、颗粒含水量为评价指标,筛选湿颗粒的干燥温度。结果 黄芪建中汤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药物∶可溶性淀粉∶糊精为 1∶1∶1,润湿剂为 75% 乙醇,其用量为 28%;湿颗粒的最佳干燥温度:60 ℃。结论 该研究优化的黄芪建中汤颗粒的成型工艺,其方法合理可行,可为黄芪建中汤颗粒的制备提供科学依据。
    17  花不同发育时期的凉粉草转录组分析及黄酮类合成基因挖掘
    尤健开,曾丽珊,王仲冬,夏艺萌,林颖,詹若挺,张桂芳
    2024, 35(11):1772-1780.
    [摘要](1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究凉粉草黄酮类化合物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并比较花不同发育时期(现蕾期、开花期、凋谢期)叶片中的相关基因变化。方法 以凉粉草两种栽培品系平远草和台湾草现蕾期、开花期、凋谢期 3 个时期的叶片为供试材料,运用 Illumina NovaSeq 6000 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转录数据组装并去冗余得到 99 945 条 unigene,其中有 56 362 条 unigene 成功注释。30 116 条 unigene 在 KOG 数据库中比对获得注释,一般功能预测是最多的一个类群;44 461 条 unigene 在 GO 数据库中比对获得注释,根据功能分为生物进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 3 个 GO 类别 57 个小组。筛选得到 7 466 条差异基因,经过 KEGG 富集分析,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MAPK 信号通路-植物、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等通路上。51 条差异基因与黄酮类生物合成相关,借助基因表达规律的分析,发现两栽培品系基因在同一时期的表达基本一致,现蕾期、开花期与凋谢期 3 个时期的表达差异显著。随机选取 5 个差异基因进行 RT-qPCR 验证,结果表明其基因表达与转录组基本一致。结论 该研究探知了两种栽培品系中黄酮类化合物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及其在花各发育时期叶片中的表达模式,为探索凉粉草黄酮类生物合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18  基于Th17/Treg平衡轴观察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刘春保,陆江涛,孔珍珍,关吉利
    2024, 35(11):1781-1787.
    [摘要](2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评价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风寒袭表、营卫不和证) 的临床疗效及对辅助性 T 细胞 17 (Th17) /调节性 T 细胞 (Treg) 平衡轴的影响。方法 将 116 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58 例) 和对照组 (58 例) 。对照组口服抗组胺药物 (依巴斯汀片、地氯雷他定片)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疗程 12 周,治疗结束后随访 8 周。检测指标:7 d 荨麻疹活动度评分 (UAS7) 、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问卷 (CUQ2oL) 、荨麻疹控制程度测试 (UCT) 达标率、中医证候评分、相关生物学指标 [D-二聚体 (D-D) 、总免疫球蛋白 E (TIgE) 及补体 C3、C4 水平;Th17、Treg 细胞占比及 Th17/Treg 比值;白细胞介素 17 (IL-17) 、IL-23、IL-35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 (TGF-β) 水平]。采用 UAS7 评分下降指数 (SSRI)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 UAS7 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0.05) ;在治疗后 4、8、12 周和随访 4、8 周,试验组患者的 UCT 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CUQ2oL 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外周血 D-D、TIgE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C3、C4 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 ;Th17 细胞水平及Th17/Treg 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Treg 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 ;IL-17、IL-23、TGF-β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IL-35 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 ;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明显下降 (P<0.05) ;试验组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试验组效果更为明显。试验组的愈显率为 60.34% (35/5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9.66% (23/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抗组胺药物基础上联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可控制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提高病情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 Th17、Treg 细胞水平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维持 Th17/Treg 免疫平衡有关。
    19  益肾活血方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肾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黎,阚琛,巩雪莹,张效科
    2024, 35(11):1788-1793.
    [摘要](2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方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肾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纤维凝胶蛋白 3 (ficolin-3) 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106 例肾虚血瘀型 DPN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3 例。2 组患者均给予基础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依帕司他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益肾活血方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疗程为 12 周。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Fugl-Meyer评价量表 (FMA) 、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系统 (TCSS) 评分、双下肢肌电图指标、血糖、血脂及血清一氧化氮 (NO) 、内皮素 1 (ET-1) 、ficolin-3 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1) 治疗后,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TC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 ,FMA 评分升高 (P<0.05) ,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T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2) 治疗后,2 组患者的双下肢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 ,且观察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 。 (3) 治疗后,2 组患者的空腹血糖 (FPG)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 。 (4) 治疗后,2 组患者的血清 NO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 ,血清 ET-1、ficolin-3水平降低 (P<0.05) ,且观察组血清 NO 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 ET-1、ficolin-3 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 (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0.57%) 明显高于对照组 (73.58%)(P<0.05) 。 (6)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益肾活血方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肾虚血瘀型 DPN 患者效果良好,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双下肢神经功能及传导速度,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增强下肢运动功能。
    20  生命早期应激调控奖赏环路介导抑郁症的机制研究及中医药干预策略
    赵金兰,叶丽宏,王悦,吴佳仪,刘祖怡,史亚飞,张荣
    2024, 35(11):1794-1798.
    [摘要](2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奖赏环路的异常在抑郁症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生命早期应激是抑郁症的关键风险因素。然而,生命早期应激如何影响奖赏环路的结构与功能及其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为抑郁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该文综述了生命早期应激对奖赏环路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同时总结了中医药在这一过程中潜在的干预机制和效果,旨在为抑郁症的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及新的治疗视角。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