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35卷第0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 GC-TOF/MS 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藿香正气滴丸干预湿困脾胃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李立烯,陆海龙,邹忠杰,谢媛媛,龚梦鹃
    2024, 35(06):771-777.
    [摘要](8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通过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GC-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藿香正气滴丸干 预湿困脾胃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藿香正气滴丸组 (1 g·kg-1 )。 采用综合物理模型复制方法结合饮食失节制备湿困脾胃大鼠模型。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给药 10 d。观察 大鼠宏观体征和行为学指标 (体质量、体长、尾长、腹围指数与自主活动次数)。利用 GC-TOF/MS 方法对大鼠 血清和尿液代谢组进行分析,鉴定与湿困脾胃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藿香正气滴丸干预湿困脾胃型大鼠 的代谢通路。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体长、尾长、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 (P<0.05), 腹围指数明显升高 (P<0.05)。与模型组比较,藿香正气滴丸组大鼠的体质量、体长、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增加 (P<0.05),腹围指数明显降低 (P<0.05)。在大鼠血清、尿液中分别鉴定了 38、44 个与湿困脾胃相关的潜在 生物标志物。藿香正气滴丸对模型大鼠的血清和尿液代谢表型能产生有效的干预,并能使血清、尿液中的 17、13 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水平显著回调,共涉及 7 条代谢通路。结论 藿香正气滴丸对湿困脾胃型大鼠的干 预机制可能与调节色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谷氨酸-谷氨酰胺代谢、能量代谢及肠道菌群等有关。
    2  补阳还五汤合参芪地黄汤化裁调控 VEGF-C/VEGFR3 通路抑制淋巴管新生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保护作用
    黄家安,张孟娟,杨帆,刘妍,王月华
    2024, 35(06):778-788.
    [摘要](7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基于调控 VEGF-C/VEGFR3 通路抑制淋巴管新生探讨补阳还五汤合参芪地黄汤化裁对糖尿病肾 病 (DKD) 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24 只雄性 db/db 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 (补阳还五汤合参芪 地黄汤化裁,生药量 24.44 g·kg-1 ) 和西药组 (厄贝沙坦,13.5 mg·kg-1 ) ,每组 8 只,另外取 8 只 db/m 小鼠作为 对照组。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12 周。检测小鼠血糖 (FBG)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脂 (TG) 、尿白蛋白/ 肌酐比值 (ACR) 及肾脏指数;采用 HE、Masson 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纤连 蛋白 (FN) 、Ⅰ型胶原蛋白 (ColⅠ) 、波形蛋白 (Vimentin) 、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 、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3 (VEGFR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 (VEGF-C)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 1 (LYVE-1) 、平足蛋白 (PDPN)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和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 的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 测肾脏组织 ColⅠ、Vimentin、α-SMA、TGF-β1、VEGFR3、VEGF-C、LYVE-1、TNF-α、IL-1β 蛋白表达; Real-time PCR 法检测肾脏组织 FN、ColⅠ、TGF-β1、VEGF-C、VEGFR3、TNF-α、IL-1β mRNA 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血清 FBG、TG、TC、ACR 水平及肾脏指数均明显升高 (P<0.05) ;肾小 球肥大,系膜外基质增加,基底膜增厚,囊腔变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肾小管萎缩,纤维化水平明显升高 (P<0.05);肾间质中 FN、ColⅠ、Vimentin、α -SMA、TGF- β1、 VEGFR3、LYVE-1、TNF-α、IL-1β 蛋白表达,胞质中 VEGF-C 蛋白表达及肾小管毛细血管周围 VEGFR3、 PDPN 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 (P<0.05) ;肾脏组织中 ColⅠ、Vimentin、α-SMA、TGF-β1、VEGFR3、VEGF-C、 LYVE-1、TNF-α、IL-1β 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肾脏组织中 FN、ColⅠ、TGF-β1、VEGF-C、 VEGFR3、TNF-α、IL-1β mRNA 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的血清 TG、TC、ACR 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 ;肾脏组织损伤有不同程度好转,炎性细胞浸润有一定程度减轻,纤维化水平 明显降低 (P<0.05) ;肾间质中 FN、ColⅠ、Vimentin、α-SMA、TGF-β1、VEGFR3、LYVE-1、TNF-α、IL-1β 蛋白表达,胞质中 VEGF-C 蛋白表达及肾小管毛细血管周围 VEGFR3、PDPN 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 (P<0.05) ; 肾脏组织中 ColⅠ、Vimentin、α-SMA、TGF-β1、VEGFR3、VEGF-C、LYVE-1、TNF-α、IL-1β蛋白表达均明 显下调 (P<0.05) ;肾脏组织中 FN、ColⅠ、TGF-β1、VEGF-C、VEGFR3、TNF-α、IL-1β mRNA 表达水平均明 显降低 (P<0.05) 。结论 补阳还五汤合参芪地黄汤化裁可降低 DKD 小鼠肾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水平,其机制 可能与调控 VEGF-C/VEGFR3 通路抑制淋巴管新生有关。
    3  暖心康抑制内皮间充质转化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斑块形成
    王明炀,王陵军,梁碧容,陈梓欣,曹艳红,张钰冰,李淑贤,刘景
    2024, 35(06):789-797.
    [摘要](6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暖心康(毛冬青、红参)通过抑制内皮间充质转化 (EndMT) 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综合征 (OSAHS)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 (AS) 小鼠斑块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雄性 ApoE-/- 小鼠随机分为 6 组: 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 (2.6 mg·kg-1 ) 以及暖心康低、中、高剂量组 (生药量 3.5、7.0、14.0 g·kg-1 ) ,每 组 8 只。采用将小鼠长期在睡眠期间暴露于慢性间歇性缺氧 (CIH) 环境,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复制 OSAHS 合 并 AS 小鼠模型。采用油红 O 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内壁斑块形成情况;Masson 三色染色法评估小鼠主动脉根 部粥样斑块的胶原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主动脉斑块中内皮细胞标志物 CD31 及 EndMT 标志物 Vimentin 的表 达情况;ELISA 法测定血脂水平;qPCR 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 EndMT 标志物 α-SMA、Cdh2 mRNA 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显著增加 (P<0.01) ,主动脉根部斑块胶原沉积面积 显著增加 (P<0.01) ;斑块处 CD31 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P<0.01) ,Vimentin 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显著增 多 (P<0.01) ;血清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HO)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水平显著升高 (P< 0.0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显著降低 (P<0.01) ;主动脉组织中 α-SMA、Cdh2 mRNA 表达水平 显著升高 (P<0.01) 。与模型组比较,暖心康各给药组的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少 (P<0.05,P<0.01) , 主动脉根部粥样斑块的胶原沉积面积均明显缩小 (P<0.05,P<0.01) ;暖心康高剂量组小鼠斑块处 CD31 阳性 表达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P<0.05) ,暖心康中、高剂量组小鼠斑块处 Vimentin 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P< 0.05,P<0.01) ;暖心康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 TG 水平显著降低 (P<0.01) ,暖心康各给药组小鼠的血清 T-CHO、 LDL-C 水平显著降低 (P<0.05,P<0.01) ,暖心康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 HDL-C 水平显著升高 (P<0.01) ; 暖心康各给药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 α-SMA、Cdh2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0.01) 。结论 暖心康可以有效 减轻 OSAHS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斑块形成,可能与其抑制 EndMT,减少胶原纤维形成有关。
    4  地奥心血康联合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李薇,李璐瑶,瞿礼萍,刘宏林,赖梦婷,王姿倩,邹文俊
    2024, 35(06):798-804.
    [摘要](4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地奥心血康 (以下简称心血康) 联合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 (AS) 小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 8 只 C57BL/6J 小鼠作为对照组,将 32 只 ApoE-/- 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心血康组 (160 mg·kg-1 ) 、辛伐他汀组 (1.3 mg·kg-1 ) 及联合治疗组 (心血康 160 mg·kg-1 +辛伐他汀 1.3 mg·kg-1 ) ,每组 8 只。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 其余 4 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各给药组均按照上述剂量灌胃给药,灌胃体积为 10 mL·kg-1 ,每天 1 次, 持续 18 周。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采用油红 O 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成及肝脏脂质聚集情况;ELISA 法检测 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 (PCSK9) 水平;qRT-PCR 及 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脏组织 LDLR、HNF1α、 SREBP2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血清 TC、TG、LDL-C 水平显著升 高 (P<0.01) ,HDL-C 水平显著降低 (P<0.01) ;主动脉根斑块面积百分比、主动脉全体斑块面积百分比、肝 脏脂滴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升高 (P<0.01) ;肝脏组织中 LDLR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0.01) ,血清 PCSK9 水平显著升高 (P<0.01) ;肝脏组织中 HNF1α、SREBP2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 P<0.01) 。 (2) 与模型组比较,心血康组及联合治疗组小鼠的血清 TC、TG、LDL-C 水平明显降低 (P<0.05, P<0.01) ,HDL-C 水平明显升高 (P<0.05) ;辛伐他汀组小鼠血清 LDL-C 水平显著降低 (P<0.01) ;心血康组 及联合治疗组小鼠的主动脉根斑块面积百分比、主动脉全体斑块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 (P<0.05,P<0.01) ,各 给药组小鼠的肝脏脂滴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降低 (P<0.01) ;心血康组及联合治疗组小鼠肝脏组织中 LDLR 蛋白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 ,血清 PCSK9 水平明显降低 (P<0.05,P<0.01) ,肝脏组织中 HNF1α、SREBP2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P<0.01) 。 (3) 与辛伐他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小鼠血清 HDL-C 水平明显升高 (P<0.05) ;主动脉根斑块面积百分比、肝脏脂滴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降低 (P<0.05,P<0.01) ;肝脏组织中 LDLR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 PCSK9 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脏组织中 HNF1α 蛋白及 SREBP2 mRNA 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P<0.01) 。结论 心血康可能通过抑制 SREBP2 及 HNF1α 表达,调节 PCSK9/LDLR 信号途径,从而发挥对辛伐他汀降脂及抗 AS 作用的协同增效作用。
    5  苦丁冬青苷 D 对人 HCC-1806 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自噬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蒋永旭,丁明聪,赵泽义,肖家军
    2024, 35(06):805-813.
    [摘要](3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苦丁冬青苷 D (KD-D) 对人 HCC-1806 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人 HCC-1806 乳腺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浓度 KD-D 处理后,采用 CCK-8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EdU 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 (Annexin V-FITC/PI 法) 检测细 胞凋亡;JC-1 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 Cleaved Caspase-3、LC3、P62 蛋白表达;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 Cleaved Caspase-3、Pan-AKT、Phosp-AKT、LC3Ⅱ蛋白表达;自噬双标 mRFP-EGFP- LC3 腺病毒感染实验检测细胞自噬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2.5、25、50、100、200、400 μmol·L-1 KD-D 处理 HCC-1806 细胞 24、48 h 后,随着给药浓度增大和处理时间延长,细胞活性显著降低 (P<0.001) ,细胞 内吸光度值显著降低 (P<0.001) ,细胞增殖受到抑制;60、80 μmol·L-1 KD-D 组的细胞克隆形成计数显著减少 (P<0.001) ;50、100、150 μmol·L-1 KD-D 组细胞的早期及晚期凋亡比例均显著升高 (P<0.05,P<0.001) ; 40、60、80 μmol·L-1 KD-D组的红色荧光比例显著下降 (P<0.001) ,绿色荧光比例显著升高 (P<0.01,P<0.001) , HCC-1806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60、80、100 μmol·L-1 KD-D 组细胞的 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均显著 上调(P<0.001),60 μmol·L-1 KD-D 组细胞的 Pan-AKT、Phosp-AKT 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01); 60 μmol·L-1 KD-D 组细胞的 LC3 蛋白荧光小点数量显著增加 (P<0.001) ,P62 蛋白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降低 (P<0.001) ,LC3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 (P<0.001) ,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显著增加 (P<0.01,P<0.001) , 自噬流激活。与 60 μmol·L-1 KD-D 组比较,KD-D+AKT 抑制剂(Afuresertib)组细胞的 Cleaved Caspase-3、 Pan-AKT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 (P<0.01,P<0.001) ,Phosp-AKT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 (P<0.001) 。结论 KD-D 能抑制人乳腺癌 HCC-1806 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和自噬,KD-D 诱导 HCC-1806 细胞凋亡可能与激活AKT 信号影响 Cleaved Caspase-3 表达有关。
    6  基于自噬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保护的作用机制
    刘琴,周赛男,刘杰民,蔺晓源
    2024, 35(06):814-821.
    [摘要](3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自噬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肠黏膜保护 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益肠散组和柳氮磺吡啶组。采用 2, 4, 6-三硝基 苯磺酸 (TNBS) -乙醇溶液复合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灌胃给药,每日 1 次,持续 14 d。 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 (DAI) 评分;苏木素-伊红 (HE) 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 镜观察结肠上皮细胞自噬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蛋白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 检测结肠组织肌球蛋白样 BCL2 结合蛋白 (Beclin1) 、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 (LC3) 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 检测自噬蛋白 5 (Atg5) 、自噬蛋白 7 (Atg7) 、泛素结合蛋白 62 (p62) mRNA 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一般情况较差,DAI 评分明显升高 (P<0.000 1) ;结肠组织出现明显的上皮细胞损伤,电镜下自噬体的 数量明显减少;结肠组织 Beclin1、LC3-II/LC3-I 蛋白及 Atg5、Atg7 mRNA 表达明显降低 (P<0.000 1) ,p62 mRNA 表达明显升高 (P<0.000 1) 。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肠散组大鼠一般情况明显恢复,DAI 评分明显降低 (P<0.000 1) ;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电镜下自噬体的数量明显增多;结肠组织 Beclin1、LC3-II/ LC3-I 蛋白及 Atg5、Atg7 mRNA 表达明显升高 (P<0.01,P<0.001,P<0.000 1) ,p62 mRNA 表达明显降低 (P<0.01) 。结论 健脾益肠散可通过上调自噬相关分子 Beclin1、LC3、Atg5 及 Atg7 的表达,下调 p62 的表 达,增强自噬以达到保护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的作用。
    7  短穗兔耳草中 3 个化合物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合并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朱继孝,周琳,张初玲,熊雯雯,程虹毓
    2024, 35(06):822-831.
    [摘要](3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合并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研究槲皮素、松果菊苷和芹菜素对 p38MAPK/JNK、TLR4/MyD88/NF-κB 和 NLRP3 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短穗兔耳草中单体化合物抗慢性酒精性 肝损伤合并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 (100 mg·kg-1 ) , 秋水仙碱组 (0.3 mg·kg-1 ) 及槲皮素 (50、25 mg·kg-1 ) 、松果菊苷 (50、25 mg·kg-1 ) 、芹菜素 (50、25 mg·kg-1 ) 各剂 量组。每日上午按 10 mL·kg-1 给药,下午以 4 mL·kg-1 开始梯度给 56 度红星二锅头,每周增加 2 mL·kg-1 ,直至 10 mL·kg-1 保持,连续灌胃 8 周。于灌胃第 53 天复制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检测各时间段足趾容积。第 8 周末 次给药后取血,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碱性磷酸酶 (ALP) 水平、总胆固醇 (TC) 、 甘油三酯 (TG)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 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 ;蛋白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检测肝脏和滑膜中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 p38MAPK) 、c-Jun 氨基末端激酶 (JNK) 和磷酸化 c-Jun 氨基末端激酶 (p-JNK) 、Toll 样受体 4 (TLR4) 、髓样分 化因子 88 (MyD88) 、核因子 κB (NF-κB) 、磷酸化核因子 κB (p-NF-κB) 、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 (NLRP3) 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段大鼠足肿胀度均明显升高 (P<0.05,P<0.01) ; 血清中 ALT、AST、ALP、TC、TG、IL-1β 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1) ;肝组织和滑膜组织中 p-p38MAPK、 p-JNK、MyD88、p-NF-κB、TLR4、NLRP3 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P<0.01)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 药组在 24 h 足肿胀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P<0.01) ;各给药组 ALT、TC 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 (P<0.05,P<0.01) ;除松果菊苷低剂量组外,各给药组 AST、ALP 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 (P<0.01) ;除槲皮素高剂量组外, 各给药组 TG 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 (P<0.01)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及滑膜组织中 p-p38MAPK、p-JNK、MyD88、 p-NF-κB、TLR4、NLRP3 蛋白表达量均下调 (P<0.05,P<0.01) 。结论 短穗兔耳草中单体对慢性酒精性肝 损伤合并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表现出一定的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其可能是基于 p38MAPK/JNK、TLR4/ MyD88/NF-κB 和 NLRP3 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的。
    8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介导 CCK-8 调控 IL-10/STAT3 信号通路改善脑出血小鼠的炎症损伤
    王思媛,张燕平,严美茹,武雨幸,李祎,岳晓晴,王新志,刘向哲
    2024, 35(06):832-840.
    [摘要](4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介导胆囊收缩素八肽 (CCK-8) 对白细胞介素 10 (IL-10)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 活子 3 (STAT3) 信号通路对脑出血小鼠的脑部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110 只 C57BL/6 小鼠按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及中风星蒌通腑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22 只。采用胶原酶法建立 脑出血模型,模型复制 2 h 后进行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混悬液灌胃 (10 mL·kg-1 ) ,假手术组与脑出血组灌以等量 的生理盐水。记录小鼠的神经功能学评分及左转率;于术后 72 h 采用干湿质量法检测脑含水量;于术后 72 h 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血肿周围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 、白细胞介素 6 (IL-6) 、白细胞介素 10 (IL-10) 以及 Janus 激酶 1 (JAK-1) 、STAT3、磷酸化 STAT3 (p-STAT3) 通路蛋白的相对 表达水平;于术后第 3、5 天采用 Elisa 法检测小鼠 CCK-8 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 PCR (qPCR) 法检测 IL-10、STAT3 的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脑出血组比较,中风星蒌通腑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干预治疗 后,第 3 天及第 5 天小鼠改良神经功能缺陷 (NDS) 评分明显降低 (P<0.01) ,低剂量组第 3 天及第 5 天左转率 降低 (P<0.05) ,中剂量组第 3 天 (P<0.05) 及第 5 天 (P<0.01) 左转率降低,高剂量组第 3 天及第 5 天左转率 明显降低 (P<0.01) 。低剂量组小鼠脑含水量减少 (P<0.05) ,中、高剂量组小鼠脑含水量明显减少 (P<0.01) 。 低剂量组促炎因子 TNF-α、IL-6 及 JAK-1、STAT3、p-STAT3 通路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 (P<0.01) ,IL-1β 表达减少 (P<0.05) ,抑炎因子 IL-10 表达明显增加 (P<0.01) ;中、高剂量组促炎因子 TNF-α、IL-1β、IL-6 及 JAK-1、STAT3、p-STAT3 通路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 (P<0.01) ,抑炎因子 IL-10 表达明显增加 (P<0.01) 。 低剂量组 CCK-8 的含量在用药后第 3 天增加 (P<0.05) ,第 5 天含量明显增加 (P<0.01) ;中、高剂量组 CCK-8 的含量在用药后第 3 天及第 5 天明显增加 (P<0.01) 。IL-10 的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在用药后均明显增高 (P< 0.01) ,STAT3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在用药后均明显降低 (P<0.01) 。结论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可以增加脑肠肽CCK-8 的表达,调控 IL-10/STAT3 信号通路,从而减轻小鼠脑出血后的继发性炎症反应及细胞毒性脑水肿。
    9  基于 Akt/mTOR 自噬通路介导 NLRP3 炎症小体失活探讨冲和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党赢,师建平,张锁,刘钰,海日,吴昊,焦雨琦,王璐,白洁,陈旭
    2024, 35(06):841-849.
    [摘要](7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冲和膏通过蛋白激酶 B (Akt)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 自噬通路介导核苷酸结合寡 聚酸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3 (NLRP3) 炎症小体失活对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 饲料喂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cin,STZ) 联合皮肤缺损方法构建糖尿病溃疡 SD 大鼠创面模型 36 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每组 12 只。另取 12 只 SD 大鼠构建普通创面模型作 为空白组。空白组和模型组不进行药物干预,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分别外敷冲和膏、生长因子凝胶,观察记 录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给药第 7 天和第 14 天分别取材,HE 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成纤 维细胞计数;ELISA 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水平;免疫组化检测 创面肉芽组织自噬相关蛋白 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炎症小体相关蛋白 NLRP3、含 Caspase 募集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 (ASC) 、Caspase-1、Pro-Caspase-1 及 Akt/mTOR 自噬通 路相关蛋白 Akt、p-Akt、mTOR、p-mTOR 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第 7 天和第 14 天创 面病理损伤修复延缓,单位面积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少 (P<0.01) ,炎症因子 IL-1β、IL-18、TNF-α 水平升高 (P<0.01) ,创面组织中 ASC、Pro-Caspase-1、Caspase-1、NLRP3 表达水平升高 (P<0.01) ,Beclin-1、LC3-Ⅱ 以及 mTOR、p-mTOR、Akt、p-Akt 表达水平降低 (P<0.01) ;与模型组比,第 7 天和第 14 天冲和膏组和生长 因子组病理损伤明显改善,单位面积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P<0.01) ,炎症因子 IL-1β、IL-18、TNF-α 水 平明显降低 (P<0.01) ,创面组织中ASC、Pro-Caspase-1、Caspase-1、NLRP3表达水平降低 (P<0.01) ,Beclin-1、 LC3-Ⅱ以及 mTOR、p-mTOR、Akt、p-Akt 表达水平升高 (P<0.01,P<0.05) 。结论 冲和膏可降低炎症反 应,促进成纤维细胞生成,调控 Akt/mTOR 通路介导 NLRP3 炎症小体失活,改善创面自噬水平,从而促进糖 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健脾渗湿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
    邓茜,王兴强,晏蔚田,彭紫凝,刘念,万春平,彭江云
    2024, 35(06):850-861.
    [摘要](9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健脾渗湿方 (Jianpi Shenshi Formula) 治疗高尿酸血症 (hyperuricemia,HUA) 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 TCMSP、BATMAN 以及 TCM-ID 结合文献检索,筛选健 脾渗湿方的活性成分,再通过 SwissTargetPrediction 获取成分对应的靶点。使用 Cytoscape 3.8.0 软件构建“药 物-成分”网络,分析获取健脾渗湿方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 GeneCards、OMIM 以及 disgenet 数据库获取高尿 酸血症的相关靶点。将健脾渗湿方和高尿酸血症的交集靶点导入 STRING 数据库中进行蛋白互作 (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s,PPI) 网络分析,通过 CytoHubba 插件筛选网络 hub 靶点;同时使用 R4.2.2 软件对交集靶点 进行 GO 功能及 KEGG 通路富集分析。运用 CB-DOCK 2 对 hub 靶点和主要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 得到健脾渗湿方 90 个活性成分,其中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豆甾醇、亚油酸乙酯等是主要活性成分, 成分对应的 837 个靶点中有 64 个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相交,其中 CASP3、IL1B、IL6、PPARG、SIRT1、 MAPK3、TNF、STAT3、TGFβ1、PTGS2、XDH 等是 hub 靶点。潜在作用靶点主要富集在炎症、代谢、环境、 细胞过程、生物系统及疾病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健脾渗湿方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豆甾 醇、亚油酸乙酯等多种活性成分,对高尿酸血症相关的疾病信号通路 (包括肿瘤、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等)以及代谢、免疫、炎症等生物学通路进行调节,发挥抑制尿酸生成和/或增加尿酸排泄、抗炎 以及改善相关并发症的作用。
    11  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钟婷靖,刘秦,黎雄,刘俊峰,莫秀梅,陈达灿,晏烽根
    2024, 35(06):862-869.
    [摘要](9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 2, 4-二硝基氯苯(2, 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 小鼠疾病模型、“外湿+饮食失节+番泻叶灌胃”复合因素诱导脾虚湿蕴证小鼠模型,以及两者 病证结合模型,建立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病证结合小鼠研究模型,探索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外湿+ 饮食失节+番泻叶灌胃”复合因素造模方法,探索构建小鼠 (Balb/c) 脾虚湿蕴证,进一步应用 DNCB 诱导 Balb/c 小鼠出现特应性皮炎样病变,建立脾虚湿蕴证特应性皮炎病证结合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进 行脾虚、湿证症状评分;通过比较各组皮损程度、EASI 评分、经皮水分散失 (TEWL) 值、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 评价小鼠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测定小鼠肌酐、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胃泌素、淀粉酶水平。结果 (1) 在 脾虚湿蕴证造模期间,与正常组比较,脾虚湿蕴证组、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组小鼠出现肥胖、精神萎靡、毛 发污秽油腻、腹泻、肛周清洁度差等情况。在结合施加特应性皮炎模型后,与正常组比较,特应性皮炎组 (P<0.001) 、脾虚湿蕴证组 (P<0.05) 、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组 (P<0.001) 的体质量都有所降低。 (2) 与特应 性皮炎组比较,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组的皮损程度更严重,EASI 评分 (P<0.05) 、TEWL 值 (P>0.05) 更高。 (3) 与正常组比较,特应性皮炎组的脾脏系数升高 (P<0.001) 、胸腺系数降低 (P<0.001) ;与特应性皮炎组比 较,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组脾脏系数 (P>0.05) 、胸腺系数都降低 (P<0.05) 。 (4) 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 正常组比较,脾虚湿蕴证组小鼠肌酐 (P<0.01) 、葡萄糖 (P<0.001) 、总胆固醇 (P>0.05) 、甘油三酯 (P> 0.05) 、胃泌素 (P<0.001) 水平升高,淀粉酶水平降低 (P<0.01) ;与特应性皮炎组比较,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 炎组小鼠肌酐 (P>0.05) 、葡萄糖 (P<0.05) 、总胆固醇 (P>0.05) 、甘油三酯 (P>0.05) 、胃泌素 (P<0.001) 水 平升高,淀粉酶水平降低 (P>0.05) 。结论 “外湿+饮食失节+番泻叶灌胃”复合因素结合 DNCB 诱导特应性皮 炎脾虚湿蕴病证结合小鼠模型既可表现出明显的脾虚湿蕴证中医指征,也可表现出特应性皮炎病样特征,可作为可靠的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后续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病理机制探讨、中药复 方药效评价、药理机制探讨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12  AQC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康复新液中游离氨基酸和总肽的含量
    乔莉,刘潇潇,陈馥,黄菁,吴群悦,刘珍
    2024, 35(06):870-877.
    [摘要](13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应用 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氨基甲酸酯 (AQC) 柱前衍生化技术,建立康复新液中游 离氨基酸和总肽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 含量测定方法,并以总肽含量为指标对市售样品进行检测。方法 以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Kromasil 100-5 C18 色谱柱) ;60% 乙腈 (A) -0.14 mol·L-1 三水合乙酸钠溶液, 用磷酸调节 pH 值至 5.0 (B) 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9 ℃;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248 nm。 结果 14 种氨基酸均能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组氨酸、甘氨酸、精氨酸、苏氨 酸、丙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分别在 2.0~99.7、3.4~168.5、2.8~139.6、 4.0~201.4、 4.8~238.1、 6.7~336.9、 3.3~167.5、 9.7~487.3、 4.1~202.5、 4.4~221.6、 5.4~270.5、 3.3~166.8、 4.8~240.8、4.7~236.6 μg·mL-1 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 5~1.000 0) ;游离氨基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 (n=6) 为 86.8%~108.1%,RSD 为 2.8%~4.4%,总肽酸水解氨基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 (n=6) 为 83.2%~102.7%, RSD 为 0.1%~3.1%;仪器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实验的 RSD 均小于 5.0%。结论 该方法与现行质量标准的 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二者测定的总氨基酸含量结果基本一致,但前者的专属性、重现性更优;以具有生物活 性的总肽为质控指标,针对性更强,可为康复新液的质量评价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方法。
    13  加味苇茎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痰热蕴肺证)的系列单病例随机对照研究
    刘城鑫,赵泽铤,梁慧秋,刘晓芳,黄秀芳,刘小虹,詹少锋,黄慧婷,江勇
    2024, 35(06):878-883.
    [摘要](9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评价加味苇茎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 (痰热蕴肺证)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运用系列单 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N-of-1 试验) 的方法,选取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辨证属于痰热蕴肺证的患者,在 一个治疗周期内先后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试验期治疗用加味苇茎汤,对照期治疗用西药氨溴索片,期间 设置洗脱期,试验期和对照期的用药先后顺序按随机化方式决定,以目测模拟尺测量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 法) 评价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变,记录 24 h 痰量和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 评 分,并观察研究期间的不良反应。采用 SPSS 25.0、GraphPad Prism 8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绘图,入组前的组间 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分析;试验期和对照期治疗前后的症状得分、24 h 痰量和 CAT 评分对比,以及 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值对比采用配对 t 检验,比较临床差异和统计学差异。结果 共有 9 例患者入组,最终纳入 分析的治疗轮次为 16 次。试验期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咳嗽、咳痰、痰液颜色、胸闷胸痛、口苦口干、乏 力疲倦等症状,24 h 痰量和 CAT 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和对照期中 医证候总积分、痰液颜色评分、胸闷胸痛评分和 24 h 痰量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未出现与试验方法或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加味苇茎汤能综合改 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总体疗效优于西药氨溴索,且安全性良好。
    14  中成药治疗脑出血术后疗效的贝叶斯网状 Meta 分析
    宋研博,孙永康,徐方飚,王新志
    2024, 35(06):884-895.
    [摘要](3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基于贝叶斯网状 Meta 分析 (Bayesian Network Meta-analysis,BNMA) 方法,评价临床常用的口服 或鼻饲中成药治疗脑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术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 (CNKI)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Wanfang) 、维普中文期刊 (VIP)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SinoMed) 、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建库至 2023 年 8 月 25 日有关中成药干预 ICH 术后的随机 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使用 ROB 2.0 进行偏倚风险评估,运用 R 4.2.2 加载 BUGSnet 1.1.0 程序包进行 BNMA。结果 共纳入 28 项 RCT,总样本量 2 530 例,涵盖 9 种口服中成药[安宫牛黄丸 (AGNH) 、 苏合香丸 (SHX) 、脑血疏口服液 (NXS) 、脑心通胶囊 (NXT) 、脑血康片 (NXK) 、消瘀康胶囊 (XYK) 、养血清脑 颗粒(YXQN)、通天口服液(TT)、三七通舒胶囊(SQTS)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和术后常规西医治疗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CWMT) ,试验组加用口服或鼻饲中成药。BNMA 结果显示,AGNH+ CWMT 组在降低短期病死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和脑血肿周围水肿量方面排第 1 位,与 CWMT 组比较 P<0.05;SHX+CWMT 组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排 第 1 位,与 CWMT 组比较 P<0.05;TT+CWMT 组在增加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GCS) 方面排 第 1 位,与 CWMT 组比较 P<0.05;YXQN+CWMT 组在提高巴塞尔指数 (Barthel index,BI) 方面排第 1 位,与 CWMT 组比较 P<0.05;NXS+CWMT 组在促进脑血肿吸收量方面排第 1 位,与 CWMT 组比较 P>0.05;NXT+ CWMT 组在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排第 1 位,与 CWMT 组比较 P>0.05。结论 与 CWMT 组比较,脑出血术 后患者在 CWMT 基础上联用中成药治疗在提高总有效率,降低病死率、NIHSS 评分,提高 GCS 评分、BI 指数 方面疗效确切,但在促进血肿吸收和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GNH 综合疗效较好,可能为 治疗 ICH 术后综合疗效最优的中成药。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和方法学的局限性,所得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15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阮岩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
    徐玮祯,王思敏,方彩珊,蓝婉宁,阮岩,闫亚杰,孟瑜,王睿智,朱锦祥,张嘉骏,刘沁东,何伟平,徐慧贤
    2024, 35(06):896-903.
    [摘要](5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阮岩教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 临床实践及成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阮岩教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门诊医案,运用 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进行频数统计,运用 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 方法,获得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处方中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 共收集处方 308 首, 中医证型分布以肺气虚寒证和肺脾气虚证为主,涉及中药 80 种,高频中药以解表药和补气药为主,药物性味 以辛甘温为主,多归肺脾胃经;聚类分析得到 4 个潜在的核心基础方,因子分析得到 5 个核心药方。结论 阮 岩教授临床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以宣肺通窍、祛风散寒、健脾益气为基本治疗方法,在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多以 驱邪为主,宣肺通窍、祛风散寒;缓解期则以“治病求本”为主要原则,从改善儿童体质入手,补肺健脾,以 治其本。
    16  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梁伟东,陈柳廷,彭剑虹
    2024, 35(06):904-910.
    [摘要](2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采用基于 1 H-NMR 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患者的血清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 路。方法 选取 40 例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痛风组,2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以血沉 及血清 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 (IL-6)、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血清脂联素及肌酐水平作为观察 指标。采用 1 H-NMR 法进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PCA) 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OPLS-DA),确定相对应的代谢产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潜在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痛风组 患者的血沉及血清 CRP、IL-6、TNF-α 等各项炎症指标及细胞趋化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脂联 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1)。健康组与痛风组的血清代谢物的成分含量有 明显差异,共得到 44 种差异代谢物,涉及氨酰 tRNA 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丙氨 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酮体的合成与降解,柠檬酸循环(TCA 循环),谷胱甘肽代谢及 甘油酯代谢等 12 条潜在代谢通路。结论 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急性发作可能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导致 糖代谢、脂代谢及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
    17  基于叶天士“阳化内风”理论探讨虫类药物在儿童抽动障碍中的应用
    郭心怡,刘长兴,赵琼,赵梦洁,黄卅霁月
    2024, 35(06):911-916.
    [摘要](4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抽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也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严重慢性疾病之一。叶天士“阳化内 风”学说认为,水不涵木、脾虚肝亢、木郁火炽而引动内风,筋则妄动。虫类药物具有“风性”,擅走窜,具 有益肾填精、平肝息风、化痰镇痉、宣风泻热、通络逐瘀之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确切。现代药理研究表 明,虫类药物能从抗惊厥、调节神经递质、抑制神经炎症、调节免疫等多角度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该文基于 “阳化内风”理论浅析虫类药物在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中的应用,可为中医药防治抽动障碍提供理论参考。
    18  基于铁死亡的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樊俐慧,王志刚,杨霞,张坤,梅小龙
    2024, 35(06):917-927.
    [摘要](8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 是全球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 症之一。DKD 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其病理过程涉及多种途径。铁死亡是一种以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为特 征的调节性细胞死亡。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铁死亡是 DKD 发生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在各种肾脏疾 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以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在防治和延缓 DKD 进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文重点总结铁死亡关键调节因子和信号途径对 DKD 病理过程的影响,以及中 药调控铁死亡关键因子与通路防治 DKD 的研究进展,以期为 DKD 的临床治疗和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19  于“血水同病”理论探讨中药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郑玮琳,符之逸,温丹婷,刘浩,曹立幸
    2024, 35(06):928-934.
    [摘要](7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s) 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微环境是其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医 学认为“血水同病”,即湿瘀互结是 EMs 的关键病机,炎症微环境是 EMs 湿瘀状态的体现,正气不足导致水 湿内生,瘀血停滞是湿瘀互结状态形成的基础。从现代分子生物学阐释 EMs 的发病机制,巨噬细胞调控的炎 症微环境是“湿”形成的基础,巨噬细胞参与的血管生成是“血瘀”形成的关键。探讨 EMs 炎症微环境与 “血水同病”理论的微观联系,有助于从新的视角阐明 EMs 的中医病机内涵;以巨噬细胞为靶点,可为 EMs 的中医证治提供有益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