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25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没食子酸体外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李沐涵 王明艳 陈海彬 周红光 李文婷 吴勉华
    2014, 25(2):117-121.
    [摘要](1484) [HTML](0) [PDF 1017.23 K](2650)
    摘要:
    目的 研究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体外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噻唑蓝(MTT)法观察细胞增殖;Hoechst-33258、Annexin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 mRNA的变化。结果 6.25~50 μmol·L-1 GA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不同剂量的GA作用48 h后,SMMC-7721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细胞凋亡率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GA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论 GA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这可能与下调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有关。
    2  黄芩素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邹 颖 迟宏罡 李 涛 杨 敏
    2014, 25(2):121-124.
    [摘要](1012) [HTML](0) [PDF 676.83 K](2597)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芩素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素抗肿瘤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黄芩素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黄芩素对Hela细胞EGFR表达的影响。结果 黄芩素可在体外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并对EGFR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黄芩素可能是通过EGFR通路抑制子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
    3  小叶榕叶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NO和TNF-α的影响
    黄 洋 李 康 邵慧凯 刘盛权
    2014, 25(2):124-127.
    [摘要](1489) [HTML](0) [PDF 624.28 K](2504)
    摘要:
    目的 采用体外炎症模型观察小叶榕叶水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小叶榕叶水提物及其不同萃取部位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Griess法检测培养液中NO含量;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的含量。结果 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后,培养液中NO和TNF-α含量显著增加(P < 0.01);小叶榕叶水提物及其不同萃取部位对NO和TNF-α的释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水提物高、中、低浓度组对NO的抑制率分别为17.0 %,30.0 %,33.0 %;乙酸乙酯部位中、低浓度组对NO的抑制率分别为40.0 %、27.0 %;水相部分低浓度组对NO的抑制率为37.0 %;水提物中浓度组和乙酸乙酯部位高浓度组对TNF-α的抑制率分别为58.0 %,43.5 %,与L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小叶榕叶可能通过抑制NO和TNF-α释放而发挥抗炎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水相部分是小叶榕叶的主要抗炎活性成分。
    4  清热除痹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消肿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李 静 刘颖琬 孙维峰 王 静 朱明敏
    2014, 25(2):128-131.
    [摘要](1356) [HTML](0) [PDF 603.66 K](2590)
    摘要:
    目的 观察清热除痹方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抗炎消肿作用及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应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AA模型。实验分清热除痹方高、中、低剂量组(22.4,11.2,5.6 g·kg-1),美洛昔康组(0.746 g·kg-1)、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第11天开始给药,连续10 d。分别于实验第10天、第14天、第18天、第20天,测量关节肿胀程度及关节炎指数。末次给药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大鼠关节滑膜匀浆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 清热除痹方各组在实验第18天开始大鼠足肿胀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第14天开始关节炎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与模型组相比,清热除痹方各组IL-1β、TNF-α含量明显下降(P < 0.05),且各实验结果均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清热除痹方可明显抑制模型大鼠足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具有一定抗炎消肿作用。降低关节滑膜匀浆中IL-1β、TNF-α的含量可能是清热除痹方抗炎消肿作用的机理之一。
    5  白藜芦醇诱导鼻咽癌CNE-1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
    赵 青 谭宇蕙 吴映雅 张广献 杜标炎 肖建勇
    2014, 25(2):131-135.
    [摘要](1552) [HTML](0) [PDF 1.07 M](2640)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诱导鼻咽癌CNE-1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活细胞染色法(PI)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PI-AnnexinV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鼻咽癌CNE-1细胞活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I单染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白藜芦醇引起S期的CNE-1比例明显增多,相应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E和Cyclin A显著下调,呈药物浓度依赖;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白藜芦醇呈药物浓度依赖诱导CNE-1细胞凋亡;免疫印迹分析显示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结论 白藜芦醇能抑制鼻咽癌CNE-1细胞的增殖,使其阻滞在S期,并可能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诱导其凋亡。
    6  甘草提取物对小鼠肝脏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及其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
    龚 慧 颜 苗 李焕德 江 沛 李瑞丰 孙 莉
    2014, 25(2):135-138.
    [摘要](1326) [HTML](0) [PDF 620.31 K](2594)
    摘要:
    目的 考察甘草提取物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基因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γ谷氨酰半胱胺酸合成酶(γGCS)、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的影响。方法 1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甘草提取物组(150 mg·kg-1)。给药后24 h处死取肝组织,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小鼠肝中Nrf2、UGT1A1、γGCS、MRP1和MRP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测定Nrf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甘草提取物显著诱导了小鼠肝脏中Nrf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Nrf2下游基因UGT1A1、γGCS、MRP1和MRP2 mRNA的表达也显著提高(均P < 0.05)。结论 甘草提取物诱导了小鼠肝脏中II相解毒酶UGT1A1、γGCS及转运体MRP1、MRP2,其机制可能与上调Nrf2转录因子的表达,激活Nrf2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7  温阳药对糖尿病前期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赵 亚 谢芳一 陈长青 梁楚燕 侯少贞 吴凤玲 赖小平
    2014, 25(2):139-143.
    [摘要](1161) [HTML](0) [PDF 1.07 M](2543)
    摘要:
    目的 研究温阳药对糖尿病前期大鼠的降糖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糖尿病前期肥胖大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二甲双胍)组、阴性复方组(无温阳及补肾药对)、补肾阳药对组、补肾阳复方组、温阳药对组、温阳复方组。模型复制后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实验结束后采用Western bolt法检测肝脏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肌肉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温阳复方组能减轻大鼠体质量、降低肥胖指数(Lee’s Index)、抑制血糖升高(P<0.01,P<0.05),还能明显上调大鼠肝脏GLUT2及骨骼肌GLUT4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温阳药的降糖作用可能与改善GLUT2及GLUT4的表达抑制有关。
    8  虫草多糖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大鼠MMP-13和TIMP-1表达的影响
    杨谕晨 宋雅芳 张久梅 刘江凯 胡 齐 胡芳玉
    2014, 25(2):144-148.
    [摘要](1449) [HTML](0) [PDF 1.35 M](2574)
    摘要:
    目的 探讨虫草多糖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MMP-13和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SCs移植组、虫草多糖组及MSCs移植+虫草多糖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大鼠皮下注射40 % CCl4橄榄油溶液12周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MSCs移植组与MSCs移植 虫草多糖组注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MSCs;虫草多糖组、MSCs移植 虫草多糖组在移植后24 h给予虫草多糖悬浊液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SCs移植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4周末处死大鼠,取肝脏,行冰冻切片荧光检测、肝组织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结果 各治疗组均能减轻肝硬化组织病理改变,减少胶原沉积;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MMP-13的表达显著升高(P < 0.05),TIMP1表达下降(P < 0.05);MSCs移植 虫草多糖组与MSCs移植组和虫草多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SCs能迁移定植于受损肝脏,虫草多糖联合MSCs移植能降低肝组织TIMP-1表达,进一步增强MMP-13表达,明显促进胶原降解,减少胶原沉积。
    9  金仁陈子方对IB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
    张 蓓 袁凤娟 洪煜鹏 尹西拳 吴依娜 李震华 刘小虹
    2014, 25(2):149-152.
    [摘要](1177) [HTML](0) [PDF 561.85 K](2496)
    摘要:
    目的 观察金仁陈子方对母子分离复合应激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新生大鼠母子分离与避水应激复合法复制内脏高敏感性IBS大鼠模型,观察金仁陈子方对IBS大鼠内脏敏感性、避水应激排便粒数、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血清及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金仁陈子方高、低剂量组大鼠内脏敏感性显著降低(P < 0.01),避水应激排便粒数显著减少(P < 0.01),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P < 0.01),血清及结肠组织5-HT含量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金仁陈子方可通过调节大鼠体内NO、5-HT水平,显著改善IBS模型大鼠肠道功能。
    10  六味地黄丸入血成分对自杀基因杀伤B16细胞的增效作用
    张广献 王苏萍 曾 玲 谭宇蕙 吴映雅 杜标炎
    2014, 25(2):153-158.
    [摘要](1810) [HTML](0) [PDF 915.64 K](2660)
    摘要: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对自杀基因系统(HSV-tk/GCV)杀伤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效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丹皮酚、马钱素、莫诺苷、5-羟甲基-2-糠酸和獐牙菜苷5种化合物及其混合组分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的影响;入血成分混合组分处理脾淋巴细胞后培养上清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结合荧光示踪法分析含药淋巴细胞上清对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的影响及Western blot分析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MTT法检测含药淋巴细胞上清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的增敏作用。结果 HSV-tk/GCV联合丹皮酚、马钱素、莫诺苷、5-羟甲基-2-糠酸和獐牙菜苷5种化合物及5种化合物的混合组分,均未显示其对自杀基因的杀伤有直接增效作用;而混合组分处理脾淋巴细胞后培养上清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含药淋巴上清可明显促进Cx43表达,改善B16细胞间缝隙通讯功能。含药淋巴上清对HSV-tk/GCV的B16细胞杀伤敏感性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可能刺激脾淋巴细胞产生某些活性物质,并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起增效作用,这些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可能才是六味地黄丸对肿瘤自杀基因疗法增效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其增效机制可能与改善B16细胞间GJIC相关。
    11  桑白皮不同部位对实验性高脂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张 静 高 英 罗娇艳 荣向路 张 娟 李 艳 李卫民
    2014, 25(2):159-164.
    [摘要](1131) [HTML](0) [PDF 1.84 M](2539)
    摘要:
    目的 建立实验性高脂糖尿病小鼠模型,分析桑白皮不同部位对其糖、脂质代谢以及股骨的影响。方法 将70只雄性C57BL/6N小鼠根据体质量、血糖水平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二甲双胍)组、桑白皮总黄酮(MTF)组、桑白皮总生物碱(MTA)组、桑白皮总多糖(MTP)组、桑白皮药材提取物(ME)组,每组10只。高脂饲料(HFD)喂养,第7周测定小鼠血糖、血脂水平;第8周,用高脂饲料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第9周,测定小鼠血糖、血脂水平,第10周小鼠不禁食,乙醚麻醉,摘眼球取血后解剖取各脏器以及股骨,称质量并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股骨做病理切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血糖、血脂指标明显升高(P < 0.01);与模型组比较,MTF组、MTA组均能明显控制高脂饲料喂养的小鼠体质量(P < 0.05,P < 0.01),其中MTF组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FBG,TC,TG,LDL-C水平(P < 0.05,P < 0.01);MTA组能明显降低小鼠FBG、TC、TG水平(P < 0.05);MTP组能明显抑制糖尿病小鼠TC、TG水平(P < 0.05);MTF组和MTA组均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尿酸(UA)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P < 0.05)。病理切片表明正常对照组小鼠股骨未见异常;模型组小鼠股骨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并且伴有骨密度的改变;MTF组小鼠6例中有3例不同程度病变。结论 桑白皮各部位均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其中MTF对糖尿病小鼠的各项指标改善最为显著,同时对糖尿病导致的骨质疏松以及股骨头病变有抑制作用;其次是MTA,对FBG、TC、TG指标的改善作用也非常明显,MTP对指标的改善作用没有MTF和MTA显著,主要改善小鼠TG、TC水平。而ME对小鼠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影响,可能与给药剂量和提取方法有关。
    12  芪龙头痛颗粒镇静作用及其抗偏头痛机制研究
    吴小芳 张梅奎 黄 怀
    2014, 25(2):164-168.
    [摘要](1685) [HTML](0) [PDF 642.35 K](2693)
    摘要:
    目的 研究芪龙头痛颗粒(Qilong Toutong granule,QLTT)的镇静作用、活血化瘀功效及其抗偏头痛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正天丸组,模型组及QLTT高、中、低剂量组。72只昆明小鼠灌胃给药3 d后,用自主活动实验和协同催眠实验观察QLTT的镇静催眠作用。60只SD大鼠灌胃给药7 d后,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2次,期间冰水浸泡5 min复制急性血瘀模型,禁食12 h后取血检测血黏度。60只昆明小鼠经利血平皮下注射9 d复制低5-羟色胺(5-HT)偏头痛模型,从模型复制第3天起,给予相应药物进行灌胃,末次灌胃1 h后,取血与脑组织进行凝血时间和单胺类递质的测定。结果 QLTT高、中、低剂量组与正天丸组自主活动次数减少,提示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P<0.05,P<0.01),但无催眠作用;可显著改善血瘀模型鼠的血液黏度(P<0.01);增加脑组织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P<0.05,P<0.01);QLTT高、中剂量组和正天丸组能显著延长低5-HT偏头痛模型小鼠的凝血时间(P<0.01);QLTT中剂量组和正天丸组可提高血浆5-HT水平(P<0.05)。结论 QLTT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活血化瘀功效,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浆和脑组织的5-HT、NE和DA的含量,抑制三叉颈复合体神经元的活化,从而减轻偏头痛的疼痛程度。
    13  黄芪甲苷促进乳鼠心肌细胞自噬及抑制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屈玉春 王大伟 严 夏 黄伟新 王 津
    2014, 25(2):169-172.
    [摘要](1058) [HTML](0) [PDF 770.11 K](2763)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AS)对缺血模型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黄芪甲苷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乳鼠心肌缺血的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分子生物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心肌细胞在缺血模型及黄芪甲苷处理后的自噬与细胞损伤变化。结果 心肌细胞的自体吞噬程序会被缺血刺激激活,缺血可致心肌细胞死亡。黄芪甲苷可明显恢复缺血处理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10,20 μmol·L-1的黄芪甲苷分别使细胞活性恢复至80 %及85 %(均P<0.05),使凋亡细胞数目降低至正常对照组的2.6倍及1.8倍(均P<0.05),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同时,黄芪甲苷可促进自噬蛋白(LC3)的表达;10,20 μmol·L-1的黄芪甲苷分别使细胞LC3升高至正常对照组的1.5倍及1.7倍(均P<0.05)。结论 黄芪甲苷可恢复缺血降低的心肌细胞活性,降低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相关。
    14  加味参附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史振羽 靳利利 袁 丁 姚 楠 王清海 荣尚一
    2014, 25(2):172-176.
    [摘要](1102) [HTML](0) [PDF 752.89 K](3196)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参附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心肌线粒体蛋白浓度及Na+-K -ATP酶、Ca2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及加味参附颗粒高、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衰模型,预处理8周后,测定心衰大鼠心率、左室内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血压、心肌线粒体蛋白浓度及Na -K -ATP酶、Ca2 -ATP酶活性。结果 加味参附颗粒高、低剂量组心率、血压均低于模型组(P < 0.05,P < 0.01),在改善心率方面优于曲美他嗪组(P < 0.05)。加味参附颗粒高、低剂量组±dp/dtmax、心肌线粒体蛋白浓度及Na -K -ATP酶、Ca2 -ATP酶活性均高于模型组(P < 0.05);与曲美他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加味参附颗粒可能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进而改善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提高心肌线粒体蛋白浓度及Na -K -ATP酶、Ca2 -ATP酶活性。
    15  雷公藤内酯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谈发明 刘 颜 陈茂华 胡 卫
    2014, 25(2):176-178.
    [摘要](1261) [HTML](0) [PDF 444.11 K](2598)
    摘要: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复制AA大鼠模型,并选取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内酯醇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100,200,300 μg·kg-1的雷公藤内酯醇,灌胃给药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魏氏法检测血沉水平,观察踝关节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内酯醇组各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和血沉水平明显降低(P < 0.05,P < 0.01),下降水平呈明显的剂量相关性,其中雷公藤内酯醇高剂量组(300 μg·kg-1)降低最显著。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对AA具有良好治疗作用,作用机制与其下调AA大鼠外周血中1L-1β、TNF-α水平有关。
    16  吴茱萸不同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及其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蔡卿嫣 魏晶晶 李伟荣
    2014, 25(2):179-182.
    [摘要](1332) [HTML](0) [PDF 641.85 K](2477)
    摘要:
    目的 比较研究吴茱萸不同提取物的镇痛效果及其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 用醋酸扭体法和福尔马林致伤害性疼痛模型观察吴茱萸不同提取物的镇痛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吴茱萸有效成分含量,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4 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吴茱萸不同提取物均能显著抑制小鼠扭体反应及福尔马林致痛小鼠Ⅱ相反应舔足时间,其中乙醇提取物组效果较明显。吴茱萸内酯的线性范围为80~500 μg·mL-1,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线性范围为0~80 μg·mL-1。水提取物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提取率分别为0.747 %、0.009 %、0.004 %;甲醇提物中分别为1.217 %、0.200 %、0.129 %;乙醇提取物中分别为1.220 %、0.201%、0.154 %。结论 吴茱萸乙醇提取物的镇痛效果优于甲醇提取物和水提物,且有效成分含量高于甲醇提取物和水提物。
    17  毛冬青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郑惠萍 张双伟 陈 洁 李小兵 杨忠奇 冼绍祥
    2014, 25(2):183-185.
    [摘要](1271) [HTML](0) [PDF 467.16 K](2555)
    摘要:
    目的 观察毛冬青对SD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F)炎症相关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50只,假手术组10只。结扎腹主动脉建立CHF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毛冬青低剂量组,毛冬青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毛冬青、卡托普利或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测定血清白介素-1β(IL-1β)和核因子κB(NF-κB)。结果 毛冬青高、低剂量组CHF大鼠血清IL-1β、NF-κB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心脏彩超显示:毛冬青高、低剂量组大鼠提高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毛冬青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炎症状态和心功能。
    18  DPPH法测定芒果叶中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秦嫚嫚 冯育林 邵崇钰 张武岗 黄文平 杨世林
    2014, 25(2):185-188.
    [摘要](1739) [HTML](0) [PDF 693.91 K](2587)
    摘要:
    目的 研究芒果叶中不同含量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DPPH法测定芒果叶中以芒果苷为指标的不同含量的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VC>芒果苷含量为78.48 %的总黄酮提取物>芒果苷对照品>芒果苷含量为52.13 %的总黄酮提取物>芒果苷含量为38.65 %的总黄酮提取物>芒果苷含量为15.24 %的总黄酮提取物>BHT。结论 不同含量的总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
    19  基于LC-LITMS/MS法分析白头翁皂苷B7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
    欧阳辉 郭宜城 何明珍 梁起栋 饶小勇 简 晖 冯育林 杨世林
    2014, 25(2):189-191.
    [摘要](1130) [HTML](0) [PDF 975.83 K](2665)
    摘要:
    目的 鉴定白头翁中齐墩果酸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苷(B7)在大鼠粪便的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肼复合质谱法(LC-LITMS/MS)检测大鼠灌胃B7后粪便中的代谢产物。使用Waters-SunFire C18柱(100 mm×2.1 mm,3.5 μm),以0.1 %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并与线性离子阱联用。选择增强型母离子扫描(EMS)和预测离子对扫描模式(pMRM)进行质谱扫描,采用Analyst 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鉴定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在大鼠粪便检测到原型M0(B7)及M1(B7去甲基葡萄糖醛酸化产物)、M2(齐墩果酸-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苷)、M3(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M4(齐墩果酸-3-α-L-吡喃阿拉伯糖)和M5(齐墩果酸)等5个代谢产物。结论 B7在大鼠体内以脱糖代谢和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为主。
    20  藏药阿夏塞尔郡的化学成分研究
    林朝展 祝晨蔯 贝日·泽仁达瓦 胡 敏 康萨·索朗其美
    2014, 25(2):192-196.
    [摘要](1398) [HTML](0) [PDF 497.28 K](2632)
    摘要:
    目的 研究藏药阿夏塞尔郡(打箭菊)中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现代色谱技术对打箭菊药材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质谱(MS)及核磁共振光谱(1H-NMR、13C NMR)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和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阿夏塞尔郡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4个黄酮类化合物:苜蓿素(tricin,1)、4,-甲氧基-苜蓿素(4,-methoxy-tricin,2)、洋芹素(apiolin,3)、木犀草素(luteolin,4)、槲皮素(quercetin,5)、甲氧基寿菊素(axillarin,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7)、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apiolin-7-O-β-D-glucoside,8)、洋芹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apigenin-7-O-β-D-glucuronic acid methyl ester,9)、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side,10)、6-羟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hydroxy-luteolin-7-O-β-D-glucoside,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uteolin -7-O-β-D-glucoside aid,12)、洋芹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scopoletin-7-O-β-D-glucoside aid,13)、金圣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chrysoeriol-7-O-β-D-glucoside aid,14)。结论 化合物8~1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1  蜂胶提取物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祁龙凯 林 励 邓 韬 肖凤霞 谭东山
    2014, 25(2):197-200.
    [摘要](947) [HTML](0) [PDF 1.06 M](2592)
    摘要: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蜂胶提取物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差异,构建蜂胶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建立不同产地蜂胶提取物红外指纹图谱,应用OMNIC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Matlab7.0比较各样品的相似度,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FTIR图谱在690~1760 cm-1波数范围内吸收峰差异较大,可作为蜂胶提取物的指纹特征,红外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作为蜂胶快速鉴别的方法。结论 该方法简便、稳定,可用于蜂胶的鉴别和质量评价。
    22  HPLC法同时测定桂附地黄丸中马钱苷、芍药苷、丹皮酚和没食子酸的含量
    张学婷 刘启德 曾 武 杨 蕾 宓穗卿 王宁生
    2014, 25(2):201-204.
    [摘要](1658) [HTML](0) [PDF 1.42 M](2481)
    摘要:
    目的 建立桂附地黄丸中马钱苷、芍药苷、丹皮酚和没食子酸含量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Phenmenex Synergri Fusion RP 80A色谱柱(250 nm × 4.6 nm,4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34 nm和274 nm,柱温为30 ℃。结果 马钱苷、芍药苷、丹皮酚和没食子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3408 ~ 48.0672 μg·mL-1(r=0.9999),4.8256~43.4303 μg·mL-1(r=0.9996),10.8134~97.3206 μg·mL-1(r=0.9999),4.1240~37.116 μg·mL-1(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马钱苷100.7 %,RSD=0.85 %(n=6);芍药苷101.1 %,RSD=1.98 %(n=6);丹皮酚98.9 %,RSD=0.55 %(n=6);没食子酸99.8 %,RSD=1.25 %(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桂附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23  野菊花滴眼液的质量控制
    姚向超 王延东 黄楚龙
    2014, 25(2):205-209.
    [摘要](1075) [HTML](0) [PDF 1.07 M](2653)
    摘要:
    目的 研制单剂量包装不含防腐剂的野菊花滴眼液,并拟定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羟丙甲纤维素为增稠剂,按处方制备单剂量包装不含防腐剂的野菊花滴眼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菊花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和3,5-○-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结果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以过滤除菌,并无菌分装至每支0.4 mL单剂量包装的聚丙烯药用滴眼剂瓶中;绿原酸在20.020~45.045 μg/mL(r=0.9986)浓度范围内、3,5-○-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50.0~100.0 μg·mL-1(r=0.9990)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7 %和99.92 %,RSD分别为0.72 %和0.69 %,该色谱方法精密度高,耐用性好,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可以在24 h内保持稳定。结论 该制剂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质量稳定,是一种较理想的眼用制剂,可用于干眼等眼部疾病的治疗。
    24  HPLC法同时测定冠心Ⅴ号颗粒中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周芙琼 高运军 夏崇才 顾 宁
    2014, 25(2):209-212.
    [摘要](1031) [HTML](0) [PDF 850.07 K](2651)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冠心Ⅴ号颗粒中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5 %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250 mm,5 μm),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1 nm,柱温为35 ℃。结果 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分别在0.1~0.8 μg和0.02~0.16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7 %和99.35 %。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冠心Ⅴ号颗粒中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25  溪黄草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王 婴 廖远忠 林玉婷 林伟鑫 王 岩
    2014, 25(2):212-215.
    [摘要](1487) [HTML](0) [PDF 1.09 M](2426)
    摘要:
    目的 完善溪黄草的定性定量方法,对药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方法 采用薄层鉴别法,对溪黄草中迷迭香酸、齐墩果酸和芦丁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迷迭香酸的含量,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 %磷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25 ℃;理论塔板数按迷迭香酸峰计算不低于4000。结果 TLC斑点清晰,分离度高,方法耐用性好;HPLC方法简便、专属性强,迷迭香酸线性范围为1.2 μg~12 μg(r =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7 %,RSD为1.20 %(n=6)。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可用于溪黄草的质量控制。
    26  HPLC法测定血复生片中芍药苷的含量
    白雪媛 常桂娟 杨吉平 赵大庆
    2014, 25(2):216-218.
    [摘要](945) [HTML](0) [PDF 530.70 K](2483)
    摘要:
    目的 建立血复生片中芍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1 %磷酸溶液(21 ∶ 79),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 ℃,流速:1.0 mL·min-1。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在0.066~0.396 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2 %,RSD为1.88 %(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用于血复生片的质量控制。
    27  HPLC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含量
    万明珠 王腾华 张丽媛 任灵芝 谭 敏 高幼衡
    2014, 25(2):218-221.
    [摘要](1358) [HTML](0) [PDF 687.77 K](2499)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灵芝孢子油中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柱,流动相:乙腈-异丙醇(体积比为51∶49),流速:1.0 mL·min-1,ELSD漂移管温度:40 ℃,载气流速:2.4 L·min-1。结果 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在2.7~27.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3 %,RSD值为2.3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可用于灵芝孢子油中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的含量测定。
    28  道地产区阳春砂种子的品质检验及其贮藏特性的研究
    阮英恒 刘军民 孙林霞 黄 松 赖小平
    2014, 25(2):222-226.
    [摘要](1198) [HTML](0) [PDF 849.56 K](2647)
    摘要:
    目的 研究道地产区阳春砂种子的品质及贮藏特性,为其种子贮藏及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道地产区9个不同居群阳春砂种子的品质(真实性、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居群自然干燥的阳春砂种子千粒重为14.516~19.120 g;含水量为11.46 %~19.20 %;生活力为82.00 %~95.03 %,置4 ℃贮藏72 d后生活力为51.33 %~79.67 %。自然干燥的种子起初基本不萌发,置4 ℃贮藏1个月后种子开始萌发;3个月时有5个居群种子的发芽率达峰值,随后下降,至9个月时基本不萌发;贮藏6个月时,有4个居群种子的发芽率达峰值,随后下降,9个月时尚能保持较高的发芽率;经赤霉素低温浸种处理的阳春砂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常温浸种的种子(P < 0.05)。结论 阳春砂种子为短命种子;置4 ℃贮藏3~6个月时种子后熟,并保持较高的生活力;赤霉素低温浸种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不同居群间阳春种子的品质存在明显的差异。
    29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张金艳 李贻奎 李峰杰 李少春 赵 乐 郝 伟 翁维良
    2014, 25(2):227-230.
    [摘要](1668) [HTML](0) [PDF 1.15 M](2776)
    摘要:
    目的 研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中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两批进行实验。第1批实验,固定再灌注时间为2 h,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缺血2 h组,②缺血3 h组,③缺血4 h组,④假手术组。第2批实验,固定缺血时间为4 h,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再灌注2 h组,②再灌注4 h组,③再灌注8 h组,④再灌注24 h组,⑤再灌注3 d组,⑥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一定时间后再灌注,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分别用硫磺素S和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评估心肌无复流面积和梗死面积。结果 所有缺血再灌注组均出现明显的心肌无复流现象。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扩大,缺血2 h,即可见明显的心肌无复流现象,无复流区与血液灌注区界限明确;缺血3 h,可见明显心肌梗死,但界限不清;缺血4 h梗死区与未梗死区界限清晰。再灌注8 h内,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明显扩大、延展,无复流面积略大于梗死面积;再灌注8 h后,心肌梗死的扩展速度进入平台期,而无复流面积则呈逐渐减少趋势;再灌注3 d后,心肌梗死和无复流区域基本重合,二者面积趋于一致。结论 在本研究选定的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的条件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心肌无复流发生率是100 %,可作为心肌无复流模型使用。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随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扩大,并均在再灌注8 h达峰值;此后梗死面积基本固定,而无复流现象出现部分恢复和改善。
    30  中药组分及有效成分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李 晓 刘剑刚 刘龙涛 李 浩 郭 刚
    2014, 25(2):231-235.
    [摘要](1179) [HTML](0) [PDF 644.75 K](2920)
    摘要:
    易损斑块的稳定性是继发性血栓是否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时识别易损斑块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具有重要意义。中药组分及有效成分对影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形成的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Toll-like receptor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等信号通路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并已从分子水平阐释了中药组分及有效成分稳定As易损斑块的作用机制。
    31  流感病毒介导肺损伤的免疫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邵敏明 张奉学
    2014, 25(2):236-240.
    [摘要](1118) [HTML](0) [PDF 586.30 K](2477)
    摘要: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可造成急性肺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过度免疫应答是引起病理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引发的病理性肺损伤的免疫学机制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流感病毒感染防御机制,寻求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