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26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外周血Treg/Th17平衡的干预作用
    刘梓峰 郭 珍 李燕舞 巫燕莉 李富凤 邹 娟 杜 群
    2015, 26(1):1-5.
    [摘要](2467) [HTML](0) [PDF 1016.41 K](6565)
    摘要:
    目的 从效应T细胞活化的源头Treg/Th17入手,探讨溃结灵调节Th17和Treg的平衡转化机制,揭示溃结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深层次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25 g•L-1 TNBS+50 %的乙醇)诱导复制U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另取12只SD大鼠设为正常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占总CD4+T细胞百分比及计算Treg/Th17之比。结果 模型组Treg/Th17之比,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组Treg/Th17之比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溃结灵对TNBS诱导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外周血CD4+ Foxp3+Treg细胞比例和降低CD4+IL-17A+ Th17细胞比例,进而恢复机体Treg/Th17平衡有关。
    2  左归丸对衰老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的影响
    黄 进 徐志伟 詹 菲 张 晨 丁富平 罗川晋 李杰斌 张 进
    2015, 26(1):5-8.
    [摘要](1920) [HTML](0) [PDF 1.21 M](4128)
    摘要:
    目的 研究左归丸对衰老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与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模,制备衰老大鼠模型,分离培养MSCs,并诱导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ALP染色观察MSCs成骨分化能力,通过甘油三酯(TG)表达量和油红O染色观察MSCs成脂分化能力。结果 模型组MSCs ALP染色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左归丸组MSCs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成骨诱导14 d,模型组MSCs ALP活性值明显低于正常组而左归丸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油红O染色,模型组MSCs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左归丸组MSCs染色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成脂诱导7 d,模型组MSCs TG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而左归丸组MSCs TG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左归丸可促进衰老大鼠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同时可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
    3  菊苣干预高尿酸血症鹌鹑尿酸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研究
    黄胜男 林志健 张 冰 赓 迪 牛红娟 朱春胜 王雪洁 孙博喻
    2015, 26(1):9-13.
    [摘要](1924) [HTML](0) [PDF 518.11 K](3536)
    摘要:
    目的 探讨菊苣对高尿酸血症(HUA)鹌鹑尿酸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阐释菊苣防治HUA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鹌鹑,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20 mg•kg-1•d-1),菊苣高、低剂量组(10,5 g•kg-1•d-1),每组12只。除正常组喂饲鹌鹑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嘌呤饲料(普通饲料拌入酵母干粉15 g•kg-1•d-1)复制HUA模型。以菊苣治疗28 d,动态观察鹌鹑尿酸(uric acid,UA)水平及UA生成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给药7,14,21,28 d,菊苣高、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鹌鹑UA水平(P<0.05);不同程度地抑制UA生成代谢酶5'-核苷酸酶(5'-NT)、腺苷脱氨酶(ADA)、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鸟嘌呤脱氨酶(GD)、黄嘌呤氧化酶(XO)的活性(P<0.05,P<0.01)。结论 菊苣可有效降低鹌鹑HUA模型UA水平,可能与其降低UA代谢酶5'-NT、ADA、PNP、GD、XO的活性有关。
    4  应用1H-NMR研究高果糖对白脂肪组织代谢组的影响
    杨永霞 郑凌云 陈阿丽 王亚玲 王琳琳 韩智慧
    2015, 26(1):13-17.
    [摘要](1642) [HTML](0) [PDF 816.58 K](3799)
    摘要:
    目的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高果糖喂养对白脂肪代谢组的影响。方法 选取16只Wistar大鼠,将其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采用100 g•L-1果糖水饲喂8周建立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对照组给予与模型组等体积的纯净水。8周末取大鼠白脂肪组织,运用主成分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白脂肪组织水溶性提取液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谱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白脂肪组织代谢组明显变化,其中丙氨酸、氧化三甲胺/甜菜碱、胆碱和丙三醇含量升高,乳酸、脂质、谷氨酸、甘油磷脂胆碱/磷脂胆碱和不饱和脂类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采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高果糖对白脂肪代谢组的影响,阐明了IR状态下白脂肪组织提取液的代谢特征及其相应生化代谢过程的改变。
    5  柚皮苷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作用的机制研究
    裴 昆 夏放高 陈海芳 罗小泉 易徐航 董 晶 杨武亮
    2015, 26(1):17-21.
    [摘要](1791) [HTML](0) [PDF 884.77 K](3742)
    摘要:
    目的 考察柚皮苷对正常及多种致痉剂诱导的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气管恒温灌流的方法,取豚鼠气管,在K-H液中制备豚鼠离体气管环,在其静息张力状态下以及用乙酰胆碱(Ach)、组胺(His)、氯化钙(CaCl2)、无钙时Ach诱导细胞内钙释放和高钙时诱发细胞外钙内流条件下,通过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其张力的变化,考察柚皮苷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结果 柚皮苷低剂量浓度(0.0172~0.5504)mmol•L-1时,对静息状态下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有一定的收缩作用,高剂量浓度(0.5504~1.3780)mmol•L-1时舒张气管平滑肌,且呈剂量依赖性;使致痉剂Ach、His、CaCl2收缩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量效曲线非平行性右移,最大效应降低;抑制加入高钙后引发细胞外钙内流导致的收缩。结论 柚皮苷舒张气管平滑肌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豚鼠气管平滑肌上M受体、H1受体和阻断Ca2+通道从而抑制细胞Ca2+内流有关。
    6  淫羊藿苷对氧糖剥夺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莫镇涛 李文娜 翟玉荣 石京山 龚其海
    2015, 26(1):21-24.
    [摘要](1981) [HTML](0) [PDF 638.10 K](4934)
    摘要: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对氧糖剥夺PC12细胞所致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PC12细胞复制氧糖剥夺2 h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成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5 mol•L-1),淫羊藿苷高、中、低剂量组(10-5,10-6,10-7 mol•L-1)。将淫羊藿苷各剂量组预给药1 h加氧糖剥夺期间给药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l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 淫羊藿苷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氧糖剥夺PC12细胞上清液的TNF-α、IL-1β、IL-6含量,提高细胞的活力,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淫羊藿苷能减轻氧糖剥夺PC12细胞所致的炎症损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7  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对中医阳黄证黄疸大鼠退黄作用的研究
    朱继孝 李雪溦 李 磊 钟国跃 熊浩仲 刘春花 罗光明
    2015, 26(1):25-30.
    [摘要](1841) [HTML](0) [PDF 1.55 M](4084)
    摘要:
    目的 研究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对中医阳黄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并探讨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以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基础上,结合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高糖高脂的饮食,复制阳黄证大鼠模型,灌胃给予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状态,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和补体C3、C4水平,以及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阳黄证模型组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与阳黄证模型组比较,阳性药茵栀黄颗粒组及栀子柏皮汤组、栀子黄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BA和补体C3、C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栀子甘草组、栀子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A的活性和补体C3、C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仅栀子甘草组大鼠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黄柏甘草给药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补体C3、C4表达水平(P<0.05,P<0.01);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提高肝脏SOD活性(P<0.05,P<0.01)。各拆方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BA含量均高于栀子柏皮汤,其中缺栀子的黄柏甘草组、黄柏组以及甘草组与栀子柏皮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组可不同程度的缓解肝损伤。结论 栀子柏皮汤对阳黄证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退黄机制可能为抑制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从而减轻肝脏损伤;拆方结果显示全方疗效优于其他拆方组,初步阐明了栀子柏皮汤组方配伍的科学性、合理性。
    8  23-乙酰泽泻醇B 对SGC-7901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林文津 徐榕青 张亚敏 李主泉 宋晓瑞
    2015, 26(1):30-34.
    [摘要](1750) [HTML](0) [PDF 802.80 K](3673)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泽泻中指标成分23-乙酰泽泻醇B对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以SGC-7901胃癌细胞为研究对象,绘制其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以阳离子荧光羰花青染料JC-1染色,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结果 23-乙酰泽泻醇B 3.125 μg•mL-1干预能促进细胞增殖,23-乙酰泽泻醇B 25 ~100 μg•mL-1干预则不同程度的抑制细胞增殖,并且呈浓度依赖关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组的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的变化不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23-乙酰泽泻醇B低、中、高剂量组的单阳细胞比例分别为3.5 %,3.6 %,3.7 %和4.0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3-乙酰泽泻醇B低剂量组单阳细胞比例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3-乙酰泽泻醇B中、高剂量组单阳细胞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DH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23-乙酰泽泻醇B低、中、高剂量组的SDH活性分别为0.045、0.058、0.080、0.100 μmol•min-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3-乙酰泽泻醇B低剂量组的SDH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3-乙酰泽泻醇B中、高剂量组的SDH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23-乙酰泽泻醇B在低剂量时能促进SGC-7901细胞增殖,中剂量与高剂量则对SGC-7901线粒体膜电位有一定的损伤而抑制增殖,但对SDH活性促进作用较显著,提示其具有较明显促进线粒体能量代谢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泽泻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物质基础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9  中药挥发油/水提物的细胞抗炎、免疫及骨细胞修复活性的比较
    张立国 马东升 程佳佳 倪力军
    2015, 26(1):34-39.
    [摘要](1806) [HTML](0) [PDF 936.45 K](4065)
    摘要:
    目的 以腰痛宁衍生方为基础比较桂枝、土鳖虫等6类中药挥发油/水提物有效部位对细胞抗炎、免疫及骨细胞修复的影响,为风湿骨病处方候选药物筛选有效部位提供依据。方法 在马钱子、麻黄生物碱+甘草等5种药材和黄酮+甘草等4种药材皂苷混合物的基础上,分别加入50 %的苍术、乳香+没药、独活、桂枝挥发油、50 %的土鳖虫、全蝎+僵蚕水提液组成新的中药有效部位组方。测定各样品抑制小鼠巨噬细胞(Ana-1)中前列腺素E2(PGE2)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促进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因子增殖和促进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同时采用最小二乘优化方法,计算各样品的EC50或IC50叠加值,根据EC50或IC50叠加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差异分析各有效部位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在6类中药挥发油/水提物有效部位中,桂枝挥发油抑制Ana-1分泌PGE2及促进Ana-1分泌IL-1β、IL-6的活性最强;土鳖虫、僵蚕+全蝎水提液促进Ana-1分泌TNF-α的作用最佳,并在细胞抗炎、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和其他细胞免疫模型中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各挥发油/水提物有效部位促进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的活性相当。结论 桂枝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炎、免疫及促软骨细胞增殖等综合药理活性,可作为风湿骨病处方的优选有效部位并用其替代腰痛宁处方中的乳香+没药挥发油以降低乳香+没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腰痛宁组方药材中虫类药材的水提物也可作为风湿骨病处方的候选有效部位。
    10  附子人参有效组分配伍对阿霉素致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王楚盈 李玉梅 刘 畅 李庆玲 柏 迪 李超英 张大方
    2015, 26(1):39-43.
    [摘要](1158) [HTML](0) [PDF 824.87 K](3804)
    摘要:
    目的 观察附子人参有效组分不同比例配伍对阿霉素(ADR)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对心力衰竭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ADR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附子人参有效组分按2∶1,1∶1,1∶2每天灌胃,末次给药后,用16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称重法检测心肌肥厚指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At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附子人参有效组分配伍各组均可明显改善ADR所致的慢性心衰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异常;附子人参2∶1组可明显降低ADR诱导的慢性心衰大鼠心肌肥厚指数的异常升高;也可显著改善慢性心衰大鼠血浆AngⅡ和At1的异常升高,而且能显著升高心肌中At1 mRNA的表达。结论 附子人参有效组分2∶1配伍可能通过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抑制心肌肥厚,从而阻断心肌重构,达到改善ADR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
    11  喘可治注射液对COPD大鼠IL-12/IL-12R /STAT4信号通路的影响
    黄纯美 张 蓓 许仕杰 李 耿 单丽囡 林旋龄 刘小虹
    2015, 26(1):44-48.
    [摘要](1517) [HTML](0) [PDF 1.66 M](3852)
    摘要:
    目的 观察喘可治注射液(CKZ)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IL-12/IL-12R/STAT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KZ高、中、低剂量(CKZ-H、CHZ-M、CKZ-L)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复制COPD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CKZ对COPD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2受体(IL-12R)以及肺组织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4(STAT4)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喘可治注射液各剂量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降低COPD大鼠血清和BALF中IFN-γ、IL-12、IL-12R(除CKZ-L组BALF中IL-12R外)水平(P<0.05,P<0.01),可抑制大鼠肺组织STAT4 mRNA的表达(P<0.01,P<0.05)。结论 喘可治注射液能一定程度改善COPD大鼠肺组织病理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FN-γ、IL-12、IL-12R表达,干扰IL-12/IL-12R/STAT4信号通路对靶基因的激活,下调STAT4 mRNA表达,进而调节Th1/Th2分化失衡有关。
    12  知母皂苷AⅢ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和Bax,Bcl-2 mRNA的影响
    潘会君 史海霞 陈中建 姜泽静
    2015, 26(1):48-52.
    [摘要](1467) [HTML](0) [PDF 1.60 M](3366)
    摘要:
    目的 观察知母皂苷AⅢ对体外培养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B16细胞,分别以浓度为1,2,4,8,16 μmol•L-1的知母皂苷AⅢ作用24 h,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对细胞形态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逆转录PCR检测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影响。结果 8,16 μmol•L-1的知母皂苷AⅢ明显抑制细胞增殖,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16 μmol•L-1;细胞形态显示16 μmol•L-1的知母皂苷AⅢ使细胞体积缩小变圆,细胞减少。与对照组比较,10 μmol•L-1知母皂苷AⅢ细胞凋亡率为(4.83±0.25) %(P<0.01),而Bax/Bcl-2比值升高(P<0.05)。结论 体外实验显示知母皂苷AⅢ能明显抑制B16细胞生长,并能诱导部分细胞发生凋亡。由于诱导细胞凋亡率与24 h的IC50有一定差距,因此知母皂苷AⅢ对B16细胞生长的影响可能不仅仅与激活凋亡信号通路有关,还与其他细胞生长信号通路有关。
    13  仁青常觉治疗MNNG致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魏 盛 朱德豪 张克升 薛 玲
    2015, 26(1):52-56.
    [摘要](1117) [HTML](0) [PDF 1.77 M](5080)
    摘要:
    目的 研究仁青常觉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自由饮用8周170 mg•L-1 MNNG水溶液制备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胃复春组),仁青常觉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模型组外分别灌胃给予相应浓度药物进行治疗,连续给药8周。另取8只正常大鼠设为空白对照组。于末次给药后麻醉解剖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并测定胃游离黏液量、pH值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仁青常觉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清中TNF-α、NO、MDA水平及胃游离黏液pH值显著降低,胃游离黏液量显著增多(P<0.05,P<0.01)。结论 仁青常觉能有效治疗MNNG所致GAG,增加胃游离黏液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MDA、NO水平有关。
    14  香附油滴丸抗痛经作用研究
    丁 平 田友清 陈国胜
    2015, 26(1):57-60.
    [摘要](1708) [HTML](0) [PDF 915.03 K](3874)
    摘要:
    目的 探索香附油滴丸抗痛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试验,观察受试药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张力及p42/44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42/44MAPK)磷酸化水平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缩宫素致小鼠痛经试验,观察受试药的抗痛经作用及对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表达、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结果 受试药连续灌胃给药7 d,显著降低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张力及p42/44MAPK磷酸化水平和Cx43表达水平(P<0.05,P<0.01);明显抑制缩宫素致小鼠痛经反应,降低小鼠血浆TXB2水平和血清MDA含量及升高小鼠血浆6-Keto-PGF1α水平和血清SOD活力(P<0.05,P<0.01)。结论 香附油滴丸具有明显的抗痛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42/44MAPK磷酸化水平和Cx43表达,调节TXB2/6-Keto-PGF1α平衡及抗氧化作用相关。
    15  EGCG联合MicroRNA-34a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
    蒋丽华 高 华 马 静
    2015, 26(1):61-64.
    [摘要](969) [HTML](0) [PDF 1.12 M](3343)
    摘要: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联合MicroRNA-34a对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将骨肉瘤MG63细胞分成EGCG组、MicroRNA-34a组、联合组和生理盐水组。MTT实验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研究EGCG联合MicroRNA-34a对MG63细胞的毒性。流式细胞技术研究EGCG联合MicroRNA-34a诱导MG63细胞凋亡作用。构建裸鼠骨肉瘤异位肿瘤模型,研究EGCG联合RNA干预对裸鼠肿瘤的生长抑制能力。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和单独给药组比较,EGCG联合MicroRNA-34a对MG63细胞的生长及克隆形成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CG联合MicroRNA-34a能促进MG63细胞的凋亡(P<0.01)。EGCG联合MicroRNA-34a能够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中位生存期。结论 EGCG联合MicroRNA-34a能够有效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
    16  奥瑞凝胶抗炎作用及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组织IL-8的影响
    段 飞 魏 明 邵明义 王小晓
    2015, 26(1):64-67.
    [摘要](1252) [HTML](0) [PDF 914.61 K](3661)
    摘要:
    目的 观察奥瑞凝胶的抗炎作用及其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以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白细胞游走抑制及棉球肉芽肿为炎症指标,观察奥瑞凝胶的抗炎作用;用半幽门结扎加贲门肌切开术复制RE大鼠模型,观察奥瑞凝胶对RE食管黏膜组织中IL-8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奥瑞凝胶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抑制耳肿胀(P<0.05)和白细胞游走(P<0.05),肉芽组织含量显著降低(P<0.05);奥瑞凝胶各组组织中IL-8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奥瑞凝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食管组织中IL-8的含量有关。
    17  含砷、汞类矿物中药对小鼠肝/肠Cyp3a和肠道P-gp的影响
    余文浩 奇锦峰 孙 晨 张 娜 王永辉 林 梅
    2015, 26(1):68-73.
    [摘要](1503) [HTML](0) [PDF 1.47 M](3740)
    摘要:
    目的 研究雄黄、水飞雄黄、朱砂、氯化汞(HgCl2)对小鼠肝/肠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及肠道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NIH小鼠随机分为纯水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照组,利福平组(40 mg•kg-1),酮康唑组(1.8 mg•kg-1),雄黄高、低剂量组(60,15 mg•kg-1),水飞雄黄高、低剂量组(60,15 mg•kg-1),朱砂高、低剂量组(120,30 mg•kg-1)和HgCl2高、低剂量组(0.2,0.05 mg•kg-1)。小鼠每天灌胃2次,连续 5 d。第6天灌胃1 h后摘取肝脏和全段小肠。用超微量ATP酶测试盒测定肠匀浆液中P-gp依赖性ATP酶的活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梯度离心分离的小鼠肝/肠微粒体中Cyp3a的活性;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法测定肝中Cyp3a11和肠道P-gp基因(Abcb1b)mRNA的表达。结果 小鼠肠道P-gp偶联的ATP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雄黄、水飞雄黄、朱砂和HgCl2的高、低剂量组与CMC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用红霉素和氨基比林为探针药检测肝脏和小肠微粒体Cyp3a酶活性的结果显示,各供试物组的Cyp3a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MC对照组(P<0.05,P<0.01),而RT-PCR结果显示各供试物均能显著诱导Cyp3a11和抑制Abcb1b的mRNA表达。结论 雄黄、水飞雄黄、朱砂、HgCl2对小鼠肝脏和肠道中的Cyp3a均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而对肠道P-gp的转运活性则有显著抑制作用。
    18  天然冰片对甲氨蝶呤透过血肿瘤屏障的影响
    郭军洽 张 荣 段美美 邢燕梅
    2015, 26(1):73-77.
    [摘要](1168) [HTML](0) [PDF 1.06 M](3492)
    摘要:
    目的 探讨天然冰片对甲氨蝶呤(MTX)透过血肿瘤屏障的影响。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以C6胶质瘤细胞建立C6脑胶质瘤大鼠模型,14 d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5 %羧甲基纤维素钠),冰片高、低剂量组(140,35 mg•kg-1)。灌胃给药1 h后,3组大鼠均尾静脉注射MTX 20 mg•kg-1,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及脑组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与脑组织中MTX的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冰片高、低剂量组的血浆中MTX AUC0-t,AUC0-∞均显著降低(P<0.01);冰片高剂量组脑组织中MTX AUC0-t,AUC0-∞显著升高(P<0.05),冰片低剂量组脑组织中MTX AUC0-t,AUC0-∞亦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天然冰片可增加MTX在C6脑胶质瘤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分布,提高其在脑组织中的生物利用度。
    19  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士的宁及其代谢物
    苏晓纯 佘 丹 邱昆成 何倩梅 林爱华
    2015, 26(1):77-81.
    [摘要](1151) [HTML](0) [PDF 1.70 M](3284)
    摘要:
    目的 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士的宁及其代谢物士的宁氮氧化物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方法 以盐酸麻黄碱为内标,甲醇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1 mm×150 mm,3.5 μm)分离,以甲醇-10 mmol•L-1乙酸铵(用甲酸调pH=4)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用电喷雾离子化和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士的宁和士的宁氮氧化物。结果 士的宁及其氮氧化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10~306.3 ng•mL-1和0.102~306.0 ng•mL-1,定量下限分别为0.510,0.102 ng•mL-1,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5 %,准确度分别为(89.44±3.43)%~(97.45±6.25)%和(95.86±5.19)%~(106.41±7.43)%。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特异、简便,适用于血浆中士的宁及其代谢物士的宁氮氧化物含量的同时测定。
    20  白芍硫磺熏蒸前后的桂枝汤HPLC特征图谱比较研究
    宋晓庆 蔡 皓 屠鹏飞 刘 晓 裴 科 乔凤仙 赵莹莹 娄雅静
    2015, 26(1):82-87.
    [摘要](1380) [HTML](0) [PDF 1.68 M](3751)
    摘要: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并分析比较含未硫磺熏蒸白芍和硫磺熏蒸白芍的桂枝汤特征图谱。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 %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通过对13批(5批含未硫熏白芍和8批含硫熏白芍)桂枝汤的HPLC特征图谱研究,共标定了22个特征峰。运用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所建13批桂枝汤的HPLC特征图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含未硫熏白芍和硫熏白芍的桂枝汤能明显分成两类,且含硫熏白芍的桂枝汤中有新的成分产生。结论 HPLC特征图谱的建立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联合使用是区分含未硫熏白芍和硫熏白芍的桂枝汤的有效方法。该研究为快速鉴别桂枝汤中所用白芍是否为硫熏饮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1  三黄汤HPLC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李 强 朱晓红
    2015, 26(1):87-91.
    [摘要](1167) [HTML](0) [PDF 1.53 M](3486)
    摘要:
    目的 通过HPLC指纹图谱探索三黄汤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迪马公司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甲醇(A)- 1 %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7 nm,对10批三黄汤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建立三黄汤HPLC指纹图谱,对比相同条件下体外复方图谱、单味药材图谱、药材阴性图谱及混合对照品图谱,初步确认三黄汤主要有效成分及来源。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三黄汤指纹图谱中标示出44个共有峰,7个成分得到认定,其中绿原酸来源于茵陈;盐酸小檗碱来源于黄柏;黄芩苷来源于黄芩;甘草酸铵来源于甘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来源于大黄。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三黄汤有效成分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22  数码扫描薄层色谱影像直接测定黄连提取物中4种生物碱含量
    郭隆钢 孙 帅 谢培山 徐新军 王锐银
    2015, 26(1):92-95.
    [摘要](1561) [HTML](0) [PDF 1.41 M](5377)
    摘要:
    目的 建立直接数码扫描薄层色谱的影像,利用计算机软件测定黄连提取物中巴马汀、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含量的新方法。方法 薄层色谱的制备:硅胶高效薄层板;展开剂为乙酸丁酯∶甲醇∶异丙醇∶氨水(25 %~28 %)=5∶2∶1.5∶1.2;定量操作获得荧光薄层色谱经摄像获取色谱的影像,经专业软件数码扫描,替代常规薄层色谱需采用薄层扫描仪定量的测定方法,利用获取的色谱中小檗碱、巴马汀、表小檗碱、黄连碱斑点的积分值,直接外标法同时测定含量。结果 经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测试,结果符合方法学验证的技术要求。与液相色谱测定的数据比较完全具有可比性。结论 用自编计算机软件(‘digiscan’)作为虚拟扫描仪进行数码扫描薄层色谱的影像(薄层色谱视觉数据的永久记录),通用软件Origin Pro积分,外标法计算含量,不需要昂贵的薄层色谱扫描仪,即可进行含量测定,通过黄连提取物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证明这一替代方法用于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可行性。本法最大优点是不需要昂贵的薄层扫描仪,依靠软件操作,薄层色谱的影像可长期保存,测定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检测成本效益高。符合中药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需求,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尤其适合生产企业的全程检验、新药研发过程检验及市场商品的检验。
    23  陈皮姜软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韩 亮 刘昌辉 宓穗卿 王宁生
    2015, 26(1):95-98.
    [摘要](1422) [HTML](0) [PDF 1.36 M](3611)
    摘要:
    目的 建立中药复方制剂陈皮姜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鉴别陈皮姜软胶囊中干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6 -姜酚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6 -姜酚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42.08~420.8 μg•mL-1(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100.80 %(RSD=1.33,n=6)。结论 所建立之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陈皮姜软胶囊的质量。
    24  HPLC法测定溪黄草不同部位中5个二萜的含量
    吴 冲 林朝展 祝晨蔯
    2015, 26(1):98-101.
    [摘要](1477) [HTML](0) [PDF 1.27 M](3769)
    摘要: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层析(RP-HPLC)法同时测定溪黄草不同部位中5个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延命素[enmein,(1)],黄花香茶菜甲素[sculponeatin A,(2)],诺多星[nodosin,(3)],毛果青茶菜素[isodocarpin,(4)]和毛栲利素[lasiokaurin,(5)]含量的方法,并进行多批次药材成分分析,为溪黄草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 %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5个二萜的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依次为:(1)Y=5246.4X+13.86(0.075~1.50 μg,r=0.9999);(2)Y=4673.4X+78.09(0.121~2.43 μg,r=0.9999);(3)Y=3459.4X+22.33(0.372~7.43 μg,r=1);(4)Y=4432.8X+14.71(0.144~2.88 μg,r=1);(5)Y=2434.1X+0.69(0.010~1.960 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4 %~100.7 %,RSD为0.48 %~2.53 %。结论 经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溪黄草药材的质量分析及控制。
    25  应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测定国产血竭中龙血素A、龙血素B含量
    刘 杰 杨瑶珺 王文祎 吕晓娜 李 梦 戴 待
    2015, 26(1):102-105.
    [摘要](1097) [HTML](0) [PDF 1.36 M](3301)
    摘要:
    目的 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国产血竭中龙血素A、龙血素B含量。方法 根据国产血竭在5284~4169.34 cm-1、7131.47~5943.53 cm-1、8913.37~7470.88 cm-1内的近红外吸收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校正模型。采用二阶导数预处理方法时能最有效地提取光谱的信息。结果 龙血素A的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749,校正集标准偏差(RMSEC)为0.1720,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857,预测集标准偏差(RMSEP)为0.1450;龙血素B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933,校正集标准偏差(RMSEC)为0.0526,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872,预测集标准偏差(RMSEP)为0.0604。结论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简便,适合中药指标成分的快速分析。
    26  液-质联用测定不同产地独活中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的含量
    顿珠次仁 朱根华 邹志琴 严志宏 黄秀珍
    2015, 26(1):105-108. DOI: 10.3969/j.issn.1003-9783.2015.01.026
    [摘要](1772) [HTML](0) [PDF 1.22 M](3818)
    摘要: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独活中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液-质联用)方法,测定4种不同产地独活中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的含量。液相色谱条件:甲醇-水(体积比,85∶15)作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5 μL。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SI),阳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检测。采用外标法测定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独活中蛇床子素含量范围为1.11~5.02 μg•g-1,欧前胡素的含量范围0.85~9.54 μg•g-1。结论 不同产地独活中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该法可为不同地区独活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标准。
    27  HPLC法监测金英黄归汤制备过程中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含量
    周送桂 何 珺 肖 序 李 欣 张小艺 王 鲁
    2015, 26(1):109-112.
    [摘要](1318) [HTML](0) [PDF 1.24 M](3355)
    摘要: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制备过程中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含量进行监测,为金英黄归汤制备工艺改进提供质控标准。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150 mm × 4.6 mm,5 μm);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的流动相分别为乙腈-0.2 %磷酸(11 ∶ 89)与乙腈-0.4 %冰醋酸(17 ∶83);检测波长分别为327 nm和330 nm;柱温分别为35 ℃和30 ℃;流速分别为0.8 m•min-1和1.0 mL•min-1。结果 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3.56~217.00 μg•mL-1(r2=0.9997),0.0536~0.2680 mg•mL-1(r2=0.9996);稳定性试验RSD分别为0.14 %和0.47 %;中间精密度试验RSD分别为0.63 %和0.56 %;重复性试验RSD分别为0.68 %和1.00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绿原酸99.23 %,RSD 为0.61 %;连翘酯苷A100.24 %,RSD为1.15 %。结论 建立的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含量检测方法,可为金英黄归汤制备过程提供质控数据。
    28  人参皂苷Rg3脂质体的处方优化及制备工艺研究
    潘翠珊 王风华 翁艺芳 王 岩
    2015, 26(1):113-117.
    [摘要](1657) [HTML](0) [PDF 1.79 M](4020)
    摘要:
    目的 为了提高人参皂苷Rg3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载体材料,研究人参皂苷Rg3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脂质体,HPLC测定人参皂苷Rg3的含量。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和工艺。结果 人参皂苷Rg3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为:以氯仿-乙醇(1∶1)为溶剂,卵磷脂、胆固醇、人参皂苷Rg3的质量比为4∶2∶1,载药温度为50 ℃,PBS缓冲溶液的pH值为7.5。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11.8 nm,包封率为 87.85 %。结论 该工艺方法简便、稳定可行,适用于人参皂苷Rg3脂质体的制备。
    29  正交试验优选黄芪葛根汤保护胃黏膜的水煎工艺
    来慧丽 林静瑜 桂雪虹 柯雪红 黄可儿
    2015, 26(1):117-120.
    [摘要](1610) [HTML](0) [PDF 1.32 M](3659)
    摘要:
    目的 正交试验结合药效学实验优选黄芪葛根汤抗乙醇诱导胃黏膜损伤最佳水煎工艺。方法 小鼠灌胃给药4 d后,无水乙醇灌胃制备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以胃黏膜损伤分数作为评价黄芪葛根汤保护胃黏膜的药效学指标。对黄芪葛根汤水煎液的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葛根素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水煎工艺。结果 黄芪葛根汤抗胃黏膜损伤的最佳提取水煎工艺为煎煮30 min,煎煮3次,加10倍水。结论:正交试验优选的黄芪葛根汤水煎工艺简便可行,可充分提取汤剂中葛根素,并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30  清热败毒合剂提取工艺优化及绿原酸含量测定
    张 臻 高 熙 阙华发
    2015, 26(1):121-123.
    [摘要](1195) [HTML](0) [PDF 1.06 M](3406)
    摘要:
    目的 改进和优化清热败毒合剂的制剂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双提法提取金银花等药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清热败毒合剂中绿原酸的含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通过对指标成分进行综合评分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确定其最佳条件为加水量8倍,浸泡60 min,煎煮时间为2 h,煎煮2次。结论 绿原酸含量高于原有的提取工艺,改进的提取工艺优于原有的工艺。
    31  痛泻宁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蒋波涛 李桂红 王 林 李荣华 陶 阳 胡朝线 张 朋 周 州 晏玉婷 辛国秋
    2015, 26(1):124-127.
    [摘要](1546) [HTML](0) [PDF 1.74 M](3753)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痛泻宁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痛泻宁、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 Coche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有关痛泻宁治疗IB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3年10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试验,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资料,用Review Manger 5.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Meta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 共有符合纳入标准的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88例患者。痛泻宁颗粒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固定效应模型)[比值比(OR)=6.28,95 %置信区间(CI)(4.28,9.22),P<0.00001];腹泻改善优于对照组[OR=4.58,95 % CI(3.04,6.88),P<0.0001];腹痛改善优于对照组[OR=5.87,95 % CI(3.87,8.90),P<0.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OR=0.30,95 % CI(0.05,1.79),P=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纳入的5个研究作倒漏斗图,直观上形状近似于1个倒置的漏斗。由于纳入研究的原始数据样本量较少,无国外研究文献,提示存在发表语种、样本量等发表偏倚。结论 基于现有临床证据,痛泻宁颗粒治疗IBS有效,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研究的RCT数量较少,研究质量参差不齐,无外文研究,本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RCT予以更新和证实。
    32  中医临床研究过程质量控制评估指标的筛选及建立
    李 睿 翁维良 易丹辉 李淞淋 徐 宁
    2015, 26(1):128-132.
    [摘要](1498) [HTML](0) [PDF 1.80 M](3642)
    摘要:
    目的 建立中医临床研究过程质量控制评估指标,以实现对中医临床研究质量控制的量化评价。方法 通过核心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法,同时结合实地检查发现的问题,在中期量化评估指标的基础上将指标体系扩充至21个,并依此指标体系进行数据采集。以所采集的数据为基础数据,根据专家主观权重意见结合数据特征,通过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进一步筛选和优化指标,最后通过因子分析方法验证最终筛选指标理论层次构建的合理性及评估指标的可应用性。结果 确定了14个量化评估指标进行质控量化评价。结论 确定的评估指标在主观认识与数理依据之间基本一致,依此对中医临床研究进行质控评估是可行的。
    33  藏医学药用毛茛科植物药材品种与标准的现状分析
    李 敏 雷志强 钟国跃
    2015, 26(1):133-137.
    [摘要](1870) [HTML](0) [PDF 1.30 M](5463)
    摘要:
    对藏医学中药用毛茛科植物在我国现行药材标准中的品种收载与质量标准情况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毛茛科植物约17属126种(含种下等级);在《部颁标准•藏药》、《藏药标准》及地方标准中收载的品种有32种,约占25 %;在有关藏药的标准及专著文献中,藏药材的名称及用字、基源植物存在很大差异;除少数几种与中药材交叉使用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有较为完善的标准外,《部颁标准•藏药》、《藏药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绝大多数品种都仅有性状、粉末及理化等鉴别项目,标准极不完善。因此,建议开展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等工作,结合药效物质、生物活性评价等研究,加强对藏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工作。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