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24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瓜子金皂苷己神经保护作用的体外研究
    石瑞丽 李培锋 陈乃宏
    2013, 24(1):1-5.
    [摘要](3119) [HTML](0) [PDF 1.46 M](4764)
    摘要:
    目的观察瓜子金皂苷己(PGSF)对大鼠原代皮层神经细胞和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体外氧糖剥夺/复灌(OGD/R)、氧化应激及去血清模型,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PGSF(10,1,0.1μmol·L-1)可明显增加OGD/R、氧化应激和去血清处理细胞的存活率(P < 0.01,P < 0.05);在OGD/R模型中,PGSF(10、1、0.1μmol·L-1)还可改善神经元形态,减少Caspase-3活性片段的表达(P < 0.01,P < 0.05),并与MAPK通路抑制剂协同降低神经元死亡率(P < 0.01,P < 0.05);PGSF(10,1μmol·L-1)可增加神经元Bcl-2/Bax表达比值(P < 0.01,P < 0.05),并减少p53的表达(P < 0.05)。结论PGSF对OGD/R、氧化应激及去血清导致的神经元或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OGD/R模型中,该作用机制与其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关,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功能有关。
    2  痛泻要方中配伍“风药”对PI-IBS模型大鼠 PAR2 mRNA表达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胡旭光 廖淑莉 王颖芳 龚梦鹃 王槾 刘沙沙 韩彬
    2013, 24(1):5-9.
    [摘要](2146) [HTML](0) [PDF 795.65 K](4534)
    摘要:
    目的 探讨痛泻要方中配伍风药(防风)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大鼠模型 PAR2 mRNA表达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福氏痢疾杆菌灌胃法复制PI-IBS大鼠模型,评价痛泻要方原方、痛泻要方无防风方、防风的疗效及对结肠黏膜PAR2 mRNA基因表达和炎症介质SP、TNF-α、IL-6的影响。结果痛泻要方原方、痛泻要方无防风方、防风可升高感染后IBS大鼠的内脏痛觉敏感压力阈值,减少大鼠排稀便次数(P < 0.05或P < 0.01);痛泻要方原方及防风组显著降低结肠黏膜SP、IL-6、TNF-α含量并抑制结肠黏膜PAR2 mRNA基因表达,而痛泻要方无防风方可降低结肠黏膜SP的含量(P < 0.05),但对结肠黏膜IL-6、TNF-α和PAR2 mRNA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P > 0.05)。结论痛泻要方中配伍风药(防风)可增强方中其他药物的止痛止泻效应,增强对PAR2基因表达和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防风在方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佐助作用。
    3  黄芪总皂苷对H2O2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职玉娟 黄水清
    2013, 24(1):10-13.
    [摘要](2485) [HTML](0) [PDF 809.30 K](4321)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总皂苷(ASTs)对H2O2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相关调控蛋白Hsp-70、Caspase-3、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1)常规方法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芪总皂苷4个剂量组(20,40,80,100 mg·L-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黄芪总皂苷不同浓度对H2O2损伤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2)乳鼠心肌细胞培养后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芪总皂苷(100 mg·L-1)预处理组,细胞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Bcl-2、Bax、Hsp-70、Caspase-3的表达。结果(1)各黄芪总皂苷各组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且与黄芪总皂苷呈剂量依赖性;(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cl-2、Hsp-70有少量表达,Bax、Caspase-3表达明显增多,黄芪总皂苷(100 mg·L-1)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促进Bcl-2、Hsp-70的表达,降低Bax、Caspase-3的表达。结论黄芪总皂苷对心肌细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Hsp-70及下调Bax、Caspase-3的表达来实现。
    4  溃结灵对Caco-2炎症细胞模型IκBα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
    柴玉娜 杜 群 李燕舞 巫燕莉 郭 珍 陈 昫
    2013, 24(1):14-17.
    [摘要](2301) [HTML](0) [PDF 558.46 K](4459)
    摘要:
    目的观察溃结灵对白介素-1β(IL-1β)刺激的Caco-2炎症细胞模型核因子抑制蛋白-κB(IκBα)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的作用,对其抗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生长融合至70 %~80 %的Caco-2细胞分为7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蛋白酶抑制剂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及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IL-1β刺激细胞建立炎症模型,收集细胞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aco-2细胞IκBα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IL-1β刺激的Caco-2炎症细胞中,模型组IκBα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溃结灵中剂量组IκBα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5);IL-1β刺激的Caco-2细胞炎症中,模型组IκBα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溃结灵高剂量组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1)。结论溃结灵对IL-1β刺激的Caco-2炎症细胞IκB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其抗UC作用的机理可能为抑制IκBα蛋白的降解,最终抑制NF-κB的活化,减轻炎症反应。
    5  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TLR4表达的影响
    周赛男 蔺晓源 郭 乐 易 健 谭 峰 郭 纯 刘柏炎 蔡光先 黄献平
    2013, 24(1):18-21.
    [摘要](2035) [HTML](0) [PDF 924.65 K](3755)
    摘要: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按给药后7、14、21 d 3个时间点再各分3组,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TLR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各时间点TLR4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 < 0.05),补阳还五汤组在第7、14天TLR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但TLR4 mRNA水平在第7天、14天却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通过调节缺血后脑组织TLR4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6  金匮肾气丸对颌下腺切除大鼠生精调控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周仕轶 于军桥 邵继春 张蜀武
    2013, 24(1):21-25.
    [摘要](1716) [HTML](0) [PDF 726.11 K](3298)
    摘要: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颌下腺切除大鼠生精调控的作用和机理。方法SD大鼠经灌胃腺嘌呤复制成肾阳虚伴生精障碍模型,切除颌下腺将大鼠复制成唾液缺乏伴生精障碍模型。大鼠经灌胃给予金匮肾气丸混悬液,观察1个生精周期后大鼠附睾内成熟精子的数量与睾丸曲细精管的参数,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观察生精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金匮肾气丸作用1个生精周期后,与其他5个实验组比较,肾阳虚+肾气丸组大鼠曲细精管中生精细胞出现增殖,同时生精细胞内Bax表达下调和Bcl-2表达上调(P < 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肾阳虚合并颌下腺切除+肾气丸组、颌下腺切除+肾气丸组大鼠曲细精管中生精细胞有所增殖,但与肾阳虚合并颌下腺切除组、颌下腺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ax和Bcl-2表达变化不明显(P > 0.05)。结论金匮肾气丸能通过调控生精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促进肾阳虚伴生精障碍模型大鼠生精细胞增殖,但对颌下腺切除的唾液缺乏伴生精障碍模型大鼠的Bax和Bcl-2表达基本没有调控作用,生精细胞增殖促进能力有限。
    7  桂枝甘草汤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药效学研究
    林 辉 徐大量 陈丽敏 张 鹏
    2013, 24(1):25-28.
    [摘要](2660) [HTML](0) [PDF 1.55 M](4508)
    摘要:
    目的对桂枝甘草汤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分离并探讨各分离组分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对桂枝甘草汤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浸膏,采用AB-8大孔树脂进行分离,得到30 %、60 %及90 %乙醇洗脱物;再采用氯仿诱发的心律失常模型对大孔树脂分离得到的各组分,进行抗心律失常的药效筛选。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0 %乙醇洗脱组小鼠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率均显著降低(P < 0.05),并可缩短小鼠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乙酸乙酯部位组、桂枝甘草汤原液组及肉桂酸组比较,其作用效果相当(P > 0.05)。结论桂枝甘草汤乙酸乙酯部位的30 %乙醇洗脱组分对氯仿致心律失常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8  化瘀止痛方及其拆方对人子宫腺肌病细胞OTR mRNA、ERα mRNA的影响
    关永格 李坤寅
    2013, 24(1):28-33.
    [摘要](2019) [HTML](0) [PDF 812.36 K](3382)
    摘要:
    目的 观察化瘀止痛方及其拆方对人子宫腺肌病细胞缩宫素受体(OTR)mRNA、雌激素受体α(ER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化瘀止痛方及其拆方分为化瘀止痛方高、低剂量组,缓急止痛方高、低剂量组,活血行气方高、低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基质组及米非司酮(RU486)组,每组5例,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子宫腺肌病细胞,采用荧光RT-PCR检测药物干预前后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OTR mRNA、ERα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子宫腺肌病细胞的OTR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化瘀止痛方高、低剂量组及活血行气高剂量组的OTR mRN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RU486组比较,化瘀止痛方高、低剂量组OTR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缓急止痛低剂量组比较,化瘀止痛方高、低剂量组OTR mRN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的ERα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化瘀止痛方高、低剂量组及缓急止痛高、低剂量组的ERα mRN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RU486对照组比较,化瘀止痛方高、低剂量组、缓急止痛高剂量组子宫腺肌病细胞ERα mRN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瘀止痛方高剂量组与活血行气高剂量组比较,子宫腺肌病细胞ERα mRN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化瘀止痛方可能通过降低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OTR mRNA、ERα mRNA表达,减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强度,从而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在降低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OTR mRNA表达方面活血行气药贡献值较大,在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ERα mRNA表达变化中缓急止痛药的贡献值较大。
    9  藤茶总黄酮及黄酮醇类化合物的抗血栓作用研究
    叶勇 欧贤红 黄秋洁 刘华钢 宋云飞
    2013, 24(1):33-36.
    [摘要](1541) [HTML](0) [PDF 560.67 K](3467)
    摘要:
    目的研究藤茶提取物藤茶总黄酮(TF)、二氢杨梅素(DMY)及杨梅素(Myr)的抗凝血及溶栓作用。方法采用毛细玻璃管法观察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下腔静脉结扎大鼠血栓模型,观察受试药物的抗血栓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剂量(2 mg·kg-1)的TF、DMY及Myr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P < 0.05,P < 0.01);低剂量(0.5 mg·kg-1)的TF、DMY及Myr虽有延长小鼠凝血时间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腔静脉结扎血栓模型结果显示,阳性药川芎嗪、Myr及DMY各组的血栓干重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P < 0.05);Myr高剂量组的血栓湿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TF高、低剂量组的血栓湿重、干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对血栓的抑制率大小依次为:Myr高剂量组 > 川芎嗪组 > DMY低剂量组 > Myr低剂量组 > DMY高剂量组 > TF高剂量组 > TF低剂量组。结论Myr和DMY可能是藤茶抗血栓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且Myr的抗血栓作用稍强于DMY。
    10  归芪通乳合剂对溴隐亭诱导大鼠产后缺乳的催乳作用
    万鹏 聂慧 邓时贵
    2013, 24(1):36-38.
    [摘要](2290) [HTML](0) [PDF 471.14 K](4452)
    摘要:
    目的 观察归芪通乳合剂对缺乳大鼠模型血清催乳素(PRL)、雌二醇(E2)、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催乳机制。方法建立溴隐亭诱导的大鼠缺乳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归芪通乳合剂对缺乳大鼠血清PRL、E2、DA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溴隐亭缺乳大鼠模型组比较,归芪通乳合剂各剂量组能显著提高溴隐亭缺乳大鼠血清PRL、E2含量(P < 0.05),降低DA的水平(P < 0.05)。结论归芪通乳合剂催乳机制与提高PRL、E2含量及降低DA的水平有关。
    11  苦杏仁和桔梗祛痰作用的配伍研究
    郭 琰 杨 斌 洪晓华 张金艳
    2013, 24(1):38-43.
    [摘要](3304) [HTML](0) [PDF 1.73 M](4700)
    摘要:
    目的研究苦杏仁、桔梗及其配伍的祛痰作用,并确定其最佳配伍比例。方法将动物分为苦杏仁组、桔梗组以及不同配伍比例组。从大鼠气管插入毛细管,记录气管的排痰量;制备脂多糖致大鼠肺黏液高分泌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BLA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采用阿辛蓝-过碘酸雪夫染色(AB-PAS),镜下检测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采用PV-6000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镜下和定量检测肺气道上皮细胞MUC5AC蛋白的表达。结果苦杏仁、桔梗及其配伍均能显著增加大鼠痰液分泌量(P < 0.05或P < 0.01);显著减轻脂多糖致大鼠肺黏液高分泌模型的气道上皮损伤,减少肺间质内炎症细胞浸润,降低黏蛋白的分泌,下调MUC5AC黏蛋白的表达(P < 0.05或P < 0.01);显著抑制BLAF中TNF-α和IL-8升高(P < 0.05或P < 0.01);配伍组上述作用不同程度地强于苦杏仁组或桔梗组,以1 ∶ 2配伍组作用最强。结论苦杏仁和桔梗有配伍增效作用,最佳配伍比例为1 ∶ 2。
    12  冬凌草甲素对骨肉瘤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效应的机制研究
    唐新桥 朱宝玉 王万春
    2013, 24(1):43-47.
    [摘要](2235) [HTML](0) [PDF 1.09 M](4339)
    摘要: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CyclinD1、P21以及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TRAP-PCR-ELISA方法检测MG-63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Z-IETD-fmk阻断试验检测Caspase-8阻断前后,冬凌草甲素对MG-63细胞凋亡影响的变化。结果冬凌草甲素增加G0/G1期MG-63细胞百分率,降低S期MG-63细胞百分率;浓度依赖性抑制MG-63细胞的CyclinD1、Survivin和Bcl-2蛋白表达,上调P21和Bax蛋白表达;浓度依赖性抑制MG-63细胞端粒酶的活性;Z-IETD-fmk阻断Caspase-8活性后,能部分逆转和减弱冬凌草甲素对MG-63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论冬凌草甲素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节蛋白、阻断细胞周期G1/S期“稽查点”;抑制Survivin、Bcl-2,上调Bax;抑制端粒酶活性以及活化Caspase-8等途径抑制MG-63细胞增殖及诱导MG-63细胞凋亡。
    13  姜酚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马武开 姚血明 陆道敏 龙小琴 周 静 唐 芳 黄 颖
    2013, 24(1):47-51.
    [摘要](2403) [HTML](0) [PDF 1.11 M](4523)
    摘要:
    目的探讨姜酚对牛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姜酚组和雷公藤多苷组,每组10只。制备CIA模型,观察姜酚对CIA大鼠关节病理、关节炎指数的变化及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酚能够抑制CIA大鼠踝关节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并能降低血清TNF-α、IL-1及IL-1β水平,减轻关节滑膜细胞增生、滑膜层及滑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其疗效与雷公藤多苷组相当(P > 0.05)。结论姜酚对CI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和IL-1β有关。
    14  白芍总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Apelin和Visfatin表达的影响
    郑琳颖 潘竞锵 杨以琳 吕俊华 赵汝霞 肖 瑛 周永标 潘卫松
    2013, 24(1):51-54.
    [摘要](2515) [HTML](0) [PDF 539.79 K](4462)
    摘要: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GP)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及脂肪因子apelin和visfatin的影响。方法以果糖-高脂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200 mg·kg-1),TGP高、低剂量组(200,100 m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用药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apelin-36、visfatin、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肝脏指数。结果TGP高、低剂量组FBG、Fins、LDL-C、TG、apelin-36和visfatin均明显降低,ISI和HDL-C含量明显升高(P < 0.01或P < 0.05),TGP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ALT、AST和GST的活性及肝脏指数(P < 0.01),TGP低剂量也能显著降低AST和GST的活性(P < 0.01)及肝脏指数(P < 0.05)。结论TGP能改善果糖-高脂诱导NAFLD大鼠糖脂代谢异常及拮抗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下调apelin和visfatin的表达,改善肝功能。
    15  降脂合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谱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谢慧臣 刘芬 杨强
    2013, 24(1):55-59.
    [摘要](1421) [HTML](0) [PDF 705.95 K](3163)
    摘要:
    目的观察降脂合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谱、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降脂合剂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用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预防给药,10周后测定各组动物血脂谱、低密度脂蛋白(LDL-C)氧化易感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降脂合剂各剂量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的水平及apoA/apoB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降脂合剂各剂量组最大氧化速率时间(Tmax)和LDL氧化延迟时间(Lag time)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与模型组比较,降脂合剂各剂量组血浆黏度(ηp)、全血黏度(ηb,低、中、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IEA)、红细胞压积(HCT)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EET)明显缩短,红细胞变形指数(IE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结论降脂合剂能够调节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及血液的黏、浓、聚、凝状态,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LDL氧化易感性,对血脂和血流异常有较好的调节和治疗作用。
    16  制川乌与瓜蒌相反配伍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其机制研究
    王楚盈 张 超 张琦 李玉梅 张大方
    2013, 24(1):59-62.
    [摘要](2202) [HTML](0) [PDF 1.12 M](4331)
    摘要:
    目的观察制川乌与瓜蒌配伍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乌附类中药与瓜蒌配伍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心衰模型,测定川乌相反配伍瓜蒌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制川乌与瓜蒌配伍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改善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高剂量组上调Bcl-2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结论适当剂量的制川乌配伍全瓜蒌的共煎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17  姜辛夏颗粒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建中胶原蛋白及支气管壁厚度的影响
    张玉英 杨摇军 王礼凤 何云义 惠朋利 应小平
    2013, 24(1):63-65,107.
    [摘要](2101) [HTML](0) [PDF 1002.70 K](17291)
    摘要:
    目的研究姜辛夏颗粒对卵蛋白(OVA)致敏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中Ⅰ、Ⅲ、Ⅴ型胶原蛋白表达及对支气管壁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OVA致敏建立哮喘大鼠模型,观察姜辛夏颗粒对哮喘大鼠的疗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组织中Ⅰ、Ⅲ、Ⅴ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支气管组织HE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气道壁厚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辛夏颗粒能明显减轻哮喘大鼠的哮喘症状和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反应;明显缩小哮喘大鼠支气管总管壁面积(WAt)、内壁面积(WAi)及平滑肌面积(WAm)(P < 0.01);明显降低肺组织中I、Ⅲ、V型胶原蛋白的表达(P < 0.01,P < 0.05)。结论姜辛夏颗粒可明显降低哮喘大鼠支气管上皮下Ⅰ、Ⅲ、Ⅴ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和沉积,减小支气管壁的厚度,改善支气管的通气功能,从而抑制哮喘气道重建的发生发展。
    18  知母皂苷B-II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蔡飞 朱宏辉 孙亮 高守红 王维泓 陈万生
    2013, 24(1):66-70.
    [摘要](1767) [HTML](0) [PDF 974.97 K](3145)
    摘要:
    目的 建立比格犬血浆中知母皂苷B-II的LC-MS/MS测定方法,并应用于知母皂苷B-II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液相色谱分离采用ODS柱(150 mm × 2.1 mm,5 μm),以乙腈-0.05 %甲酸溶液(35 ∶ 65)为流动相,质谱检测采用ESI离子源,MRM负离子模式。将6只比格犬随机分成2组,单剂量交叉静注或口服知母皂苷B-II,剂量分别为2,30 mg·kg-1,定时采集血样,测定比格犬体内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比格犬静注和口服知母皂苷B-II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21507±7307)、(313±149)ng·mL-1;AUC0-t分别为(19177±5692)、(1879±738)ng·h·mL-1;AUC0-∞分别为(19770±5879)、(2153±695)ng·h·mL-1;t1/2分别为(7.81±2.61)、(6.01±5.28) h;MRT0-t分别为(2.89±0.39)、(6.27±1.80) h;MRT0-∞分别为(3.88±0.39)、(8.59±3.18) h。结论该法可用于比格犬血浆中知母皂苷B-II的检测及其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比格犬口服知母皂苷B-II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0.72±0.29) %。
    19  LC-MS法测定离体大鼠肝灌流模型中知母皂苷B2的含量及药动学研究
    尤杰 赫蕾 陈明苍 季宇彬 潘国宇
    2013, 24(1):70-74.
    [摘要](2131) [HTML](0) [PDF 854.81 K](3909)
    摘要:
    目的 建立简单、快速的测定K-H缓冲液中知母皂苷B2含量的LC-MS方法,检验特定剂量知母皂苷B2在大鼠离体肝灌流模型中的肝脏提取率。方法将SD大鼠离体肝灌流给予知母皂苷B2,取出不同时间点肝灌流液,LC-MS法测定肝灌流液中知母皂苷B2的浓度。色谱条件 :ACE C18色谱柱(100 mm × 2.1 mm, 1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甲酸水溶液(V/V),采用梯度洗脱。结果知母皂苷B2在0.125 ~ 2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日间和日内变异系数(RSD) < 10 %,基质效应RSD < 15 %,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方法学要求。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快速、高效,适用于知母皂苷B2在离体灌流液中的定量分析。获得了1.6 μg/mL的知母皂苷B2样品大鼠离体肝灌流状态下的肝提取率和肝清除率曲线。
    20  HPLC法测定6-姜酚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含量
    向云亚 蒋苏贞 黄兆胜
    2013, 24(1):74-76.
    [摘要](2116) [HTML](0) [PDF 612.57 K](5836)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检测大鼠肝微粒中6-姜酚(6-gingerol)含量的方法。方法以辣椒素为内标物,采用Kcrosmasil-C18柱(4.6 mm × 250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水(65 ∶ 3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0 μL,检测温度为室温。结果6-姜酚浓度在1~100 μg·mL-1浓度范围内与6-姜酚和内标物峰面积之比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最低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1 μg·mL-1和0.5 μg·mL-1,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5 %,101.1 %,100.6 %,日内RSD分别为3.9 %,6.5 %,1.6 %,日间RSD分别为5.5 %,7.5 %,1.9 %。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可用于肝微粒中6-姜酚含量的测定。
    21  钩吻生物碱成分的薄层色谱研究
    冯时茵 栗建明 侯惠婵 黄海波
    2013, 24(1):77-80.
    [摘要](1553) [HTML](0) [PDF 1.13 M](2975)
    摘要:
    目的对钩吻根、茎、叶、花、果实生物碱进行薄层色谱研究。方法以钩吻碱甲和钩吻素子为对照,对不同产地钩吻的根、茎、叶、花、果实生物碱进行薄层色谱研究,考察了5种提取方法、4种展开系统、5种薄层板、3种检视方式以及不同温度和湿度对钩吻生物碱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以方法5提取,过PXC柱(阳离子交换树脂),以三氯甲烷-甲醇(9 ∶ 1)为展开系统,稀碘化铋钾试液-10 %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0 ∶ 1)混合溶液为显色剂,钩吻生物碱薄层色谱信息保留较多,分离较好,薄层效果最佳。结论该方法可作为鉴别钩吻的较专属鉴别方法。
    22  脑心清片HPLC-DAD指纹图谱的研究
    尹仁杰 王德勤 罗 杰 利 幼 梁敬仪 李楚源
    2013, 24(1):81-84.
    [摘要](1827) [HTML](0) [PDF 785.90 K](3197)
    摘要:
    目的 建立脑心清片HPLC-DAD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以控制脑心清片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DAD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 %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5 ℃,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6 nm,记录时间60 min。使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批次的脑心清片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批脑心清片的指纹图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共有模式色谱图中共找到16个共有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重现性好,能显示脑心清片的内在质量,为脑心清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23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浙麦冬中麦冬总皂苷的含量
    陈雪怡 杜伟锋 蔡宝昌 丛晓东 葛卫红
    2013, 24(1):85-88.
    [摘要](1376) [HTML](0) [PDF 766.06 K](3152)
    摘要:
    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对浙麦冬中麦冬总皂苷含量进行快速测定。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麦冬总皂苷的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其含量与近红外光谱(NIR)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含量预测。结果建立的麦冬总皂苷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校正均方差(RMSEC)分别为0.99031, 0.0235。经外部验证,校正模型的预测均方差(RMSEP)为0.0361,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达0.9957。结论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无损的特点,可以应用于浙麦冬中麦冬总皂苷含量的快速检测。
    24  HPLC法同时测定多穗柯提取物中4种黄酮苷类成分的含量
    赵亚 金弘昕 黄松 赖小平
    2013, 24(1):88-91.
    [摘要](1154) [HTML](0) [PDF 669.84 K](3218)
    摘要:
    目的 建立多穗柯提取物中根皮苷、3-羟基根皮苷、槲皮苷、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ikma PLATISIL TM-C18色谱柱(250 × 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A)-0.2 %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 ~ 10 min,35 %A→40 %A;10 ~ 40 min,40 %A→80 %A),流速:0.8 mL·min-1;柱温:室温25 ℃;检测波长:260 nm。结果根皮苷、3-羟基根皮苷、槲皮苷、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4~2.91 μg(r=0.9998),0.82~16.48 μg(r=0.9994),0.06~1.22 μg(r=0.9999),0.05~0.98 μg(r =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 %,99.5 %,98.2 %,97.3 %(n=6)。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适合于多穗柯提取物中4种黄酮苷的含量测定。
    25  辐照中药光释光鉴别法的建立与评价
    张立雯 林彤 毕福钧 江英桥
    2013, 24(1):91-96,107.
    [摘要](2775) [HTML](0) [PDF 1.27 M](4345)
    摘要:
    目的在欧盟标准EN 13751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可区分辐照中药与未辐照中药的光释光法,并对所建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将中药样品的测定结果采用欧盟方法与所建方法进行比较,观察系列剂量辐照后的检出情况和掺合稀释后的检出情况,研究光子计数(PSL)值与F值的重复性,研究经辐照处理样品贮藏后的变化情况,研究盲样检出的正确率,以对所建方法进行科学评价。结果样品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影响方法的检出灵敏度,敏感度高者低至0.1 kGy的辐照剂量即可以检出,灵敏度低者1 kGy以上的剂量能够检出。在未辐照样品中混入不同比例的经过辐照处理的药粉,掺合比例低至0.1 %的样品也能正确识别。样品10次测定的PSL计数值重复性以及样品3份平行样测得F值的重复性满足要求。盲样测试正确率达100 %。可见,所建方法在灵敏度、准确度、稳定性等各方面均能满足鉴别要求。结论所建光释光法鉴别辐照中药具有正确率高、快速简便的特点,与欧盟方法比较,更适合中药产品,判定规则更加简洁明确,而判定结果的准确度与欧盟方法一致,甚至优于欧盟方法。
    26  正交试验法优选三黄桃葛胶囊提取工艺
    段园园 黄月纯 申卫红 黄樱华 刘东辉 魏 刚
    2013, 24(1):97-100.
    [摘要](1461) [HTML](0) [PDF 800.57 K](3090)
    摘要:
    目的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三黄桃葛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葛根素、总蒽醌和毛蕊异黄酮苷为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评分优选三黄桃葛胶囊的提取工艺。结果提取次数对试验结果有显著意义(P < 0.05),加水倍数和提取时间则无显著意义,综合考察各因素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本试验方法简单稳定,对三黄桃葛胶囊的生产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27  丹参酮ⅡA纳米囊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吴俊洪 罗惠都 何丽冰 王利胜 涂 星 卢 映 黄雨威
    2013, 24(1):101-103.
    [摘要](2013) [HTML](0) [PDF 680.97 K](3012)
    摘要:
    目的 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囊,并评价其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囊,以包封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与处方,并评价纳米囊的粒径形态。结果以乙酸乙酯-水(1 ∶ 2)、0.5 mL司盘-80、丹参酮ⅡA-壳聚糖(1 ∶ 5)、乙醇0.4 mL为最佳处方,在温度为50 ℃,搅拌速度为300 r/min条件下乳化,然后超声30 s,即得纳米囊。所得纳米囊外观圆整,平均粒径(172±10) nm,包封率高达73.2 %。结论乳化-溶剂挥发法适用于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囊,且工艺稳定。
    28  微渗透泵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周玖瑶 丑 安 华 静
    2013, 24(1):104-107.
    [摘要](1576) [HTML](0) [PDF 769.67 K](3149)
    摘要:
    微渗透泵是一种理想的新型动物实验性持续给药系统。作者介绍了微渗透泵的结构组成、作用原理、主要给药方法,阐述其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微渗透泵在肾脏疾病动物模型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将微渗透泵应用到现代药理的研究热点中,为药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