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摘要]
目的探究以干姜、白术、黄连、薏苡仁、茯苓5 种不同药性、归脾经为代表的中药对肝郁脾虚证动物 模型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有何不同。方法SPF 级雄性KM 小鼠,连续2 周通过“夹尾刺激”方法制备“慢性束 缚刺激诱导型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同窝未经刺激的小鼠作为正常组。动物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 和给药组,给药组分别给予干姜、白术、黄连、薏苡仁、茯苓5 种药物水提液灌胃。观察动物外观表征和行为 学,3 周后解剖小鼠,测定刺激性气体硫化氢(H2S)、氨气(NH3)的浓度,并采用测序16S rDNA 对小鼠肠道菌 群多样性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动物便溏情况和次数明显增加,粪便中NH3 的浓度明显升高并 伴随菌群失调。与模型组比,“五性”归脾经的常用中药干预组刺激性气体的水平有所降低,其中白术和茯苓 抑制NH3 浓度升高的作用最明显(P<0.05)。从模型中主要菌群种属角度上看,茯苓组肠道菌群可以得到明 显改善,白术组和薏苡仁组次之,干姜组和黄连组肠道菌群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5 种不同药性的归脾经中药 对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肠道微环境改变的逆转程度不同。茯苓组的菌群结构改变后最接近正常小鼠肠道菌群比 例,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白术组和薏苡仁组对于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较弱,干姜组和黄连组无明显改善作用。
[Key word]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
R285.5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项目(2019KTSCX026);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粤莞联合基金项目(2019A1515110653);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 (20202045);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项目(201950710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