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淫羊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 等数据库获取RA 相关疾病靶点。取淫羊藿活性成分靶点与RA 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共同靶点),作为淫羊藿对RA 作用的潜在关键靶点基因。将交集基因上传至String 数据库,构建淫羊藿活性成分与RA 疾病的共同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并根据其度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借助DAVID 分析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淫羊藿活性成分23 个,共同靶蛋白即关键靶标72 个。重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山萘酚(Kaempferol)等;核心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等;KEGG 主要通路富集在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 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促乳素(Prolactin)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淫羊藿可能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从调节炎症、免疫等多方面发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Key word]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
R285.5;R857.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4376);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17]1401);贵州省教育厅项目(黔教合KY字[2017]041)。